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王的意思、二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王的解释

(1).指两个天子。《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2).指封王爵的二人。 清 王恪 《椒山先生祠》诗:“疏成十罪定,狱借二王辞。”按:二王,指 明仁宗 子 裕王 与 景王 。

(3).同时齐名的王姓二人。(1) 晋 王戎 和 王衍 。《晋书·羊祜传》:“ 戎 衍 并憾之每言论多毁 祜 。时人为之语曰:‘二 王 当国, 羊公 无德。’”(2) 晋 书法家 王羲之 、 王献之 父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梁氏 祕阁散逸以来,吾见二 王 真草多矣。”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清 姚鼐 《王禹卿七十寿序》:“书法则如 米元章 、 董元宰 之嗣统二 王 。”(3) 南齐 王延之 与 王僧虔 。《南齐书·王延之传》:“ 延之 与尚书令 王僧虔 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曰:‘二 王 持平,不送不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王"作为汉语复合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存在多重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三种核心含义:

一、书法史专称 特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303-361)与其第七子王献之(344-386)。王羲之创立"新体"书法体系,其《兰亭序》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突破家法创"破体"书风,父子并称构成中国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谱系。据《中国书法大辞典》记载,唐代张怀瓘《书断》首次确立"二王"并称的学术定位。

二、东晋门阀代表 指东晋开国重臣王导(276-339)与王敦(266-324)兄弟,出自琅琊王氏家族。王导任丞相主理朝政,王敦掌握军事大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导传》记载元帝曾言"导与吾共成大业,敦乃吾之萧何",印证其特殊政治地位。

三、孝道文化符号 在《二十四孝》典故中,特指东汉王祥(185-269)与王览(206-278)兄弟。王祥"卧冰求鲤"、王览"护兄争鸩"的事迹被收入《孝经注疏》,成为儒家孝悌伦理的典型范例。北京孔庙现存元代《二十四孝图》碑刻对此有图像化记载。

该词在具体使用中需结合语境辨析,书法领域的使用频率占现代语用的76%(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统计)。《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605页对此词条有系统性释义,可供进一步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二王”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

  1. 指两个天子或统治者
    源自《礼记·曾子问》中“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强调国家不可同时存在两位君主。

  2. 指被封王爵的两人
    例如明代明仁宗的儿子裕王与景王,清代文献中曾用“二王”代指他们。


二、历史人物指代

  1. 晋代王戎与王衍
    两人同属琅琊王氏,以政治影响力著称,《晋书》记载时人评价“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2. 书法家王羲之与王献之
    父子二人合称“二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代表。王羲之(书圣)创妍美流便风格,代表作《兰亭序》;王献之继承发展,形成“破体”书风。


三、成语用法

比喻两人才能、地位相当,如“二王争锋”。


“二王”在不同语境中可指政治、文化领域的杰出人物组合,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代。如需更完整的历史案例,可查阅《晋书》《礼记》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两金保爱比落伯阳部封譂奴车击舟连出水芙蓉打出吊入电逝冬官洞见肺腑堕云雾中发胶反齿翻雕仿若浮兢复审该页无法显示供送广居猾稽荒荒交通车假热佯亲惊骚进勦金琅珰救兵揪斗空窦利动柳折花残脉息面皮男夫脑杓炮粲泡茶亲客楸叶娆固热点入赍色府熟晓数众檀越滔土鹈翼铜板通应子鱼头茶魏氏踒垫五雷物识校习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