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国的意思、平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国的解释

(1).承平守成之国。《周礼·秋官·大司寇》:“刑平国,用中典。” 郑玄 注:“平国,承平守成之国也。” 孙诒让 正义:“注云平国,承平守成之国也者,谓立国日久,承平无事者也。” 唐 王维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副至仁之纳隍,用轻典於平国。”

(2).治国。《公羊传·隐公元年》:“公将平国,而反之 桓 。” 何休 注:“平,治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国”的汉语词典释义

“平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独立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进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 平定国家(的祸乱);使国家安定

2. 治理国家;公平治理国家

总结

“平国”作为古语词,其核心含义一是平定国家祸乱,使其安定(侧重行动与结果),二是以公平之道治理国家(侧重治理方式与原则)。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古代文献语境,其含义多与建立秩序、施行公正的治国理念相关。

网络扩展解释

“平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其解释及来源如下:

一、承平守成之国

指立国已久、处于和平稳定状态的国家。这一含义源自《周礼·秋官·大司寇》中“刑平国,用中典”的记载,郑玄注解为“平国,承平守成之国也”,即指长期安定的国家。唐代王维在《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中也曾引用此意。

二、治国

指治理国家,动词用法。出自《公羊传·隐公元年》:“公将平国,而反之桓”,何休注“平,治也”。此处的“平”与“治”同义,强调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补充说明

  1. 词源特点:两种含义均源于古代典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文研究。
  2. 与历史政权的关系:需注意“平国”与历史上的“北平国”“南平国”等政权名称无直接关联,后者为特定割据政权的名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周礼》《公羊传》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鏊砚保纳襃颂薄松松本据拨乱济时獊狞测地卫星场子诚勤痴挣窗课春瘴辞隆从窳大嫂子都孔目发夹感同身受雇农汉貂航道皇法懽然活龙活现金旛警俊酒肉朋友赍装骏马换小妾恳怛扣布跨陵酷官昆山腔棂槛轮鞅美盼扪心无愧名察内嬖奴怯平安喏普通电报倩浰浅尠轻跳青由三务石桂十洲三岛顺天从人竦论谈绮通常图画纸吐言危栏饷榼相商枭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