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军将官吏开营或排衙时,随从唱喏,祈望平安,谓之“平安喏”。常见于 元 曲。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 张千 排衙上云]喏!在衙人马平安!招书案!”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四折:“帅鼓铜锣一两敲,辕门裡外列兵刀,将军报罢平安喏,紧捲旗旛再不摇。”
“平安喏”是一个古代用语,主要用于描述特定场合的仪式性行为,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平安喏”指古时军将、官吏在开营或排衙(官员升堂议事)时,随从人员高声唱喏(一种应答礼仪),以祈求平安的仪式。这一行为常见于元代戏曲中。
部分资料提到“平安喏”可能演变为祝福语,用于节日或重要场合表达平安祈愿(如“祝新婚平安喏”)。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高权威来源(如汉典、查字典)均以古代仪式为核心解释,而现代祝福含义仅见于个别中等权威网页,建议以传统释义为主。
若需进一步考证元代戏曲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元曲选》等古籍文献。
《平安喏》是一个常用的中国话术,广泛用于祝福他人平安、健康。它的意思是祝愿对方平安无事,没有灾害和困难。
《平安喏》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平”字的部首是“干”,“安”字的部首是“宀”。由于汉字复杂多样,笔画数也不尽相同,其中“平”字有5画,“安”字有6画,“喏”字有11画。
《平安喏》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在繁体字形式中,“平”字和“安”字的写法保持不变,但“喏”字在繁体中写作“諾”,其中的“言”字旁表示语言的意思和发音。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略有不同。汉字《平安喏》中的“平”字古写形式为“干”,总计6画,比现代简化的5画要多一画;“喏”字的古写形式为“蘿”,总计13画,比现代简化的11画要多两画。
1. 祝你平安喏,今天的旅行一切顺利。
2. 对方:我要去远方出差,希望一切平安数世。
你:平安喏,祝你一路顺风!
1. 平安夜(意为圣诞节前夕的一个晚上)。
2. 安不忘危(警惕和防范危险的意思)。
3. 喏而不语(表示没有回应或发表意见)。
1. 平安无事
2. 平安无恙
3. 平平安安
1. 不平安
2. 祸患
3. 隐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