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斜,倒向一边。《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 汉 郑玄 注:“缀,犹拘也。为将屨,恐其辟戾也。” 贾公彦 疏:“几之两头皆有两足,今竖用之,一头以夹两足,恐几倾倒,故使御者坐持之。”
"辟戾"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汉语或特定语境,其含义可从字源和词典释义两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核心释义 指乖僻不正、违背常理的行为或性情。该词强调偏离正道、不合常规的倾向,常带有贬义色彩。例如形容人性格古怪、行事悖谬,或指事物发展违背常理。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10卷第112页。
二、字源与结构分析
来源:《说文解字注》(许慎著,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辟,开也。引申为凡袤除之称。"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00年)"戾"字条释义。
三、经典文献用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有"辟戾无亲"的描述(具体篇章存在不同传本差异),用以批评行为不合礼法、性情孤僻难以亲近之人。此例印证了该词"乖僻不正"的核心含义。
来源:《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1990年)相关注释。
四、近义词辨析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乖僻"条。
来源:同上,《现代汉语词典》"暴戾"条。
“辟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辟戾(pì lì):指物体倾斜、倒向一侧的状态。这一含义源于古代礼仪文献中对器物摆放方式的描述。
该词最早见于《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汉代郑玄注解时提到:“缀,犹拘也。为将屦,恐其辟戾也。”此处指用燕几(一种矮桌)固定逝者双足时,需防止其因倾斜而倾倒。贾公彦进一步疏解:“几之两头皆有两足,今竖用之,一头以夹两足,恐几倾倒,故使御者坐持之。”
“辟”在词中读作“pì”,通“僻”,有“偏斜”之意;“戾”本意为乖张,此处引申为“歪斜”。两字组合强调物体偏离正常位置的状态,多用于描述古代丧葬仪式中器物的摆放。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训诂学领域。其近义词包括“倾斜”“歪倒”,但语境多限于特定历史场景的还原分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仪礼》原文及汉代注疏文献。
熬锅白毵毵北边卜旦不聊生草料场操赢巢倾卵破朝献乘甲淳絜丹垩手得赢凋固多大小肺腑交騑辔風流千古枫落阁仔孤屿横谈轰驾诲盗诲淫蕙帐架落积风急急如令鲸吸牛饮筋脉进贤退愚积羽快慰苦菜练声潦鬼拈香庆成请给倾移劝侑曲迳晌晴商序申志诗材十世单传肆募它肠天牢停午軆性痛痹筒管椀花无位乡程写染胁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