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瓢饮的意思、瓢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瓢饮的解释

(1).语出《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原谓以瓢勺饮水。后用以喻生活简朴。《后汉书·章帝纪》:“动务省约,但患不能脱粟瓢饮耳。”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巖楼在百层。” 清 巢鸣盛 《题匏杯》诗:“ 回 也资瓢饮,悠然见古风。”

(2).指瓢勺之类的饮器。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再游期独往,瓢饮掛衣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瓢饮,汉语词汇,本义指以瓢盛水饮用,后演变为形容生活简朴的典故用语。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瓢饮"最早见于《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记录颜回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汉语大词典》(第3版)将其定义为"用瓢饮水,喻生活清苦"(商务印书馆,2021)。此处"瓢"特指葫芦剖制的饮器,属古代常见生活器具。

二、语义演变 经学发展过程中,"瓢饮"逐渐脱离具体器物指向,在《昭明文选》李善注中已有抽象化表述,指代"简朴自持的生活方式"。现代汉语中多用作成语"箪食瓢饮",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收录该词条,强调其"甘于清贫"的褒义色彩。

三、文化象征 据《中国典故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考释,该词承载着儒家"安贫乐道"的价值观念。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指出,自唐宋诗文始,"瓢饮"常与"箪食"对举,形成固定意象群,如韩愈《与李翱书》"彼人者,箪食瓢饮",强化其文化象征意义。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现代汉语应用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2020)建议该词适用于文学创作或正式语境。如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瓢饮涧水"的描写,既保留原始意象,又拓展出自然质朴的审美意蕴。教育部《中华经典资源库》(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将其列为传统文化关键词。

网络扩展解释

“瓢饮”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piáo yǐn,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词源与核心含义

2.用法与示例

3.经典引用

“瓢饮”既指具体的饮水方式,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安贫乐道精神。其核心在于通过简朴生活体现精神追求的高尚,常用于文学或议论中表达对淡泊态度的赞美。

别人正在浏览...

陛贺并蒂芙蓉搏桑长鉟谶辞持敬赐遣道院點金成鐵抵官东皋子东飘西徙断烂媠服饭糗茹草革拨耕田队贺啓鹤装黄琮黄姜姜篁路会水护翼角牴蒺藜沙上野花开吉莫靴竞技巾帼英雄精荧金商久格九六急躁军乐队凉鞋瞵睨龙跳虎伏麪食妙操庙卫谋无遗策脑性酿饭扑腾腾清风使清光滑辣庆氏学启土拳头上走的马﹐臂膊上立得人绅士派头,绅士气,绅士风度拾唾余死灰俗侣缩腹鹈峰舞场瞎火兵狎躐香皮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