頞蹙的意思、頞蹙的详细解释
頞蹙的解释
谓皱眉头。语本《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宋 苏轼 《传神记》:“乃於眉后加三纹,隐约可见,作俛首仰视眉扬而頞蹙者,遂大似。” 梁启超 《新民说》十二:“吾读宗教改革之歷史,见夫二百年干戈云扰,全 欧 无寧宇,吾未尝不頞蹙。”
词语分解
- 頞的解释 頞 è 鼻梁:“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笔画数:; 部首:頁; 笔顺编号:
- 蹙的解释 蹙 ù 紧迫:穷蹙。 皱,收缩:蹙眉。蹙额。蹙皱。蹙缩。蹙金(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的纹路绉缩起来。亦称“拈金”)。 局促不安:蹙蹙。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頞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è cù,其核心含义为皱眉头,通常用来形容忧愁、不悦或痛苦时的面部表情。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相关补充:
1.词源与经典出处
- 该词源自《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描述人们因不满而皱眉摇头的情景。
- “頞”指鼻梁或鼻根部位,“蹙”意为皱缩,合起来即鼻梁紧皱,引申为愁苦之态。
2.文学应用
- 宋代苏轼在《传神记》中曾用“頞蹙”刻画人物神态,如“作俛首仰视眉扬而頞蹙者”,通过细节描写增强形象感。
-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以“吾未尝不頞蹙”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痛心与忧虑。
3.易混淆词汇辨析
- 顇蹙(cuì cù):意为“憔悴不安”,出自唐代元稹诗文,如“虽我顇蹙,心我不泯”。与“頞蹙”字形相近但含义不同。
- 嚬蹙(pín cù):指“皱眉蹙额”,更强调面部整体表情的愁苦。
4.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古典文学中,现代口语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与“顇蹙”“嚬蹙”等词混淆。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孟子》或苏轼、梁启超的相关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頞蹙》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頞蹙》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皱眉蹙额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该字的左边部首是“頁”(页),右边是“足”(足)。它共有22画。
来源:《頞蹙》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文献中,如《诗经·秦风·无衣》,用来形容人的表情变化。
繁体:繁体字为「類蹙」。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时的汉字书写中,没有规定字形的统一标准。所以关于《頞蹙》这个字的古代写法可能存在差异。
例句:他听到不好的消息,不禁皱起了眉头,額間「頞蹙」。
组词:多种组词方式可以与《頞蹙》搭配,如「頞蹙眉头」、「頞蹙眉心」等。
近义词:皱眉、皱眉头、蹙额。
反义词:舒展、微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