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兰莸的意思、兰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兰莸的解释

兰,香草;莸,臭草。多用以喻良莠、贤愚、美丑等。《后汉书·党锢传赞》:“兰蕕无并,销长相倾。” 李贤 注引《左传》:“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臰。”《宋书·袁顗传》:“乃欲毁陵邑,虐 崇宪 ,烧宗庙,卤御物,然后荡覆京都,必使兰蕕俱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兰莸”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由“兰”与“莸”两个单字组成。从构词和语义角度分析如下:

  1. “兰”的释义

    “兰”在《汉语大词典》中指代兰草或兰花,属香草类植物,常象征高洁品质。《说文解字》注解为“香草也”,如《楚辞》中“纫秋兰以为佩”即以兰喻君子德行。

  2. “莸”的释义

    “莸”在《辞源》中记载为一种水边草本植物,又名“蔓于”,其气味腥臭,古语中多用于贬义,如《左传·僖公四年》提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以“莸”喻恶。

  3. “兰莸”的复合含义

    二者组合后,“兰莸”构成对立概念,常用于比喻事物性质截然相反,类似“薰莸不同器”(香草与臭草不可同藏)。例如清代文献《通俗常言疏证》引《孔子家语》注:“薰莸异器,喻善恶不可共处”,此处“兰”可对应“薰”,指代善美,“莸”指代丑恶。

  4. 语用与演变

    现代汉语中,“兰莸”一词已极少单独使用,多见于古籍或仿古文体中,强调对比关系。其构词逻辑符合汉语“反义复合”规律,如“是非”“黑白”等。

网络扩展解释

“兰莸”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兰”和“莸”两个植物名称组合而成,常用于比喻对立的事物或品质。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字义解析

2.比喻意义

3.古籍用例

4.使用场景

5.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字形结构(如部首、笔画)或古籍原文引用,可参考《后汉书》《左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陛荣偿耗承答牀婆子初中葱黄挫折大罗神仙当铺斗酒百篇顿扰讹殽凡世凤驾高小诟让过天虾蟆泉寒溪呴嘷互错辉彩浑楞家计教职员工积草几筵看席卡塔尔堀室勑额来臻滥及连缝赂贿秘説墨客盘蛇平緑潜濡默化秋发肉呼呼上等射贴释鞌世难式燕水至清则无鱼水中捞寺舍碎催坛子填格子田野投畀头发油哇塞味况卧苫枕块小娘子校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