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片言折狱的意思、片言折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片言折狱的解释

(1).谓只听一方面的诉词即可判决狱讼。形容听狱者能取信于人,人不敢欺。语出《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 由 也与?”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片犹偏也。听讼必须两辞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狱者,惟 子路 可。” 刘宝楠 正义:“言人既信 子路 ,自不敢欺。故虽片言必是直理,即可令依此断狱也。”一说,只须简短数语即可了决狱讼。 朱熹 集注:“片言,半言;折,断也。 子路 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后用为称颂官吏贤明之词。 唐 李华 《唐赠太子太师崔公神道碑》:“古之廷评,伏念惟刑。我闻德声,继佐 葭萌 ;安道和俗,化行 三蜀 ; 波汾 之曲,片言折狱。” 元 王举之 《折桂令·送友赴都》曲:“万法依公,片言折狱。” 清 胡承谱 《隻麈谭·清泉鬼告状》:“片言折狱,长于吏治。”

(2).泛指以简短语言断定是非。 明 卓人月 《答詹曰至书》:“所諭 西江 、 金沙 之异同,真是片言折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片言折狱"是源自《论语·颜渊》的汉语成语,原文载:"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该成语由两个核心词素构成:"片言"指极少的言语,"折狱"意为裁决诉讼案件。其核心语义指用简短的话语就能公正地判决案件,后引申为以明辨是非的能力迅速解决复杂问题。

从语义结构分析:

  1. 历史渊源:孔子以此评价弟子子路(仲由)具备果断明察的断案能力,《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片,犹偏也。折狱,断狱也。惟子路能取信,故听讼不过二三子"。
  2. 词素解析:据《汉语大词典》,"片"作形容词表示少量,"折"含判断裁决义,"狱"特指诉讼案件,三字组合凸显语言精炼与判断精准的辩证关系。
  3. 语用特征:现代多用于司法语境,形容法官明察秋毫;亦扩展至管理领域,指领导者决策果敢。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强调其"不待烦言而事理自明"的智慧特征。

该成语的权威性解读可参考中华书局《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及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两本工具书均从语用学角度阐释其作为司法智慧的典型表征。在现代法律语境中,其价值体现在对司法效率与实质正义的平衡追求,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强调的"当庭宣判"制度存在理念契合。

网络扩展解释

“片言折狱”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释义


出处

出自《论语·颜渊》:“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孔子认为弟子子路(仲由)能凭借简短言辞公正断案,后以此形容断案者明察善断。


成语故事

  1. 子路的断案能力
    子路为人刚直守信,孔子曾称赞他仅凭“片言”即可公正裁决案件。例如,子路审理田地纠纷时,通过观察双方言行迅速辨明真相,化解矛盾。

  2. 古代司法实践
    后世将“片言折狱”视为司法智慧的体现。如明代杨评事通过嫌疑人供词中的逻辑漏洞(如“叩门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内无夫也”)迅速破案。


用法与意义


示例


该成语既体现古代司法智慧,也强调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常用于赞颂决断力强、洞察力敏锐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

北方话边曲别扭不学无识草率行事漕转成市慈侍答救大体上敦惷饭米丰贱锋快高縆伎关膈含烟横看鸿奬弘美歡谤还淳胡白饯别今文极望开挖詅蚩符李膺仙龙蛇年马笠姏母昴灵麻蚍靡散暮想朝思耐笃偏琐匹俦牵肠挂肚谦屈窃窃热擦糅莒色辞痁泄盛门石劒石尉衰穨飕颾踏脚凳涛濑桃塞徒尔枉费心力磑磨五尺之童乡勇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