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种便于上下车、床用的小凳。 巴金 《秋》一:“ 绮霞 坐在床前踏脚凳上,她也专心地在一边倾听。” 张笑天 《爱的葬礼·红颜自古命多苦》:“ 石后 把擦拭床几的宫女们全都轰了出去,指着一张踏脚凳让 马妙良 坐下,才把她想了一夜的主意和盘托了出来。”
(2).喻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鲁迅 《准风月谈·“商定”文豪》:“不过有一种例外,虽然铺子出盘,作品贱卖,却并不是文豪们走了末路,那是他们已经‘爬了上去’,进大学,进衙门,不要这踏脚凳了。”
“踏脚凳”一词包含字面含义和比喻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一种便于上下车、床或高处的小型辅助工具,通常为低矮的凳子。例如:巴金在《秋》中描述“绮霞坐在床前踏脚凳上”。
作为手段或工具
指被利用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或事物,带有贬义色彩。例如鲁迅在《准风月谈》中提到文豪利用“踏脚凳”进入上层社会后便舍弃它。
象征地位低下
形容人或群体处于被轻视、践踏的境地。如成语用法中,可指个人在职场被利用,或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受压迫。
该词兼具实用与抽象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其比喻用法多含负面评价,强调被利用或轻视的状态。
踏脚凳是一种供人踩踏、登高的家具,常见于古代中国。它通常由木材制成,具有坚实的结构和舒适的踏脚平台。踏脚凳主要用于人们登高取物、清扫等需要踏脚的场合。
踏脚凳的拆分部首是足(zú)和页(yè)。
踏脚凳的总共有13个笔画。
踏脚凳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社会,踏脚凳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生活工具,因此该词逐渐流传开来。
踏脚凳的繁体字是「踏腳凳」。
在古代,踏脚凳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时期和文献记载,古时候踏脚凳可能写作「踏階凳」或「踏跽凳」等。
1. 他站在踏脚凳上,才能够够到书架上的书籍。
2. 她用踏脚凳换灯泡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
踏脚凳组词示例:踏脚、踏脚板、踏脚石
踏脚凳的近义词:登高凳、踏步凳
踏脚凳的反义词:居高不下、身不由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