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列耸立。 唐 裴潾 《前相国赞皇公早葺平泉山居赋四言诗十四首奉寄》之七:“二室峯连,四山駢耸。”
“骈耸”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词语解析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裴潾的诗作《前相国赞皇公早葺平泉山居赋四言诗十四首奉寄》之七:
“二室峯连,四山骈耸。”
此处形容嵩山的太室、少室二峰相连,周围群山并列高耸的壮丽景观。
扩展用法
补充说明
部分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还标注了该词的英文释义为“stand side by side and tower”,进一步印证其“并列高耸”的核心语义。
骈耸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丰富的意义。该词可以拆分为“骈”和“耸”两个部分。其中,“骈”字的部首是马,总共有6画;“耸”字的部首是耳,总共有10画。
据考证,骈耸一词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骈耸赋》。《骈耸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篇赋文,用以描写大自然的壮丽与荒凉之美。后来,人们便常用“骈耸”一词来形容山势或物体高大、挺拔的样子。
在繁体字中,骈耸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骈耸的“骈”字是由“并”字和“马”字组合而成,表示两匹马并排並立;“耸”字是由“恙”字和“羊”字组合而成,表示山体狭长而高耸。
下面是一些例句,来说明“骈耸”一词的用法:
1. 远望山脉,群峰骈耸,仿佛插入了蓝天之中。
2. 这座高楼骈耸入云,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美景。
3. 暴风雨来临之际,树木被吹得骈耸挺立,仿佛与风争锋。
骈耸这个词可以进行一些组词,例如:“骈耸山”、“骈耸群峰”、“高楼骈耸”等。其近义词包括“高耸”、“挺拔”等,而反义词可以是“矮小”、“低矮”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