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朴鄙的意思、朴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朴鄙的解释

(1).质朴鄙野。有时用为谦词。《庄子·渔父》:“ 孔子 伏軾而叹曰:‘甚矣, 由 之难化也,湛於礼义有间矣,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 宋 李纲 《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一表》:“復念朴鄙之资,不足以适时;蹇浅之学,不足以揆事。” 明 徐渭 《西施山书舍记》:“ 勾践 作宫其间,以教 西施 、 郑旦 ,而用以献 吴 。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

(2).指质朴鄙野的人。《韩诗外传》卷四:“然其持之各有故,言之皆有理,足以欺惑众愚,交乱朴鄙。”


质朴鄙野。有时用为谦词。《庄子·胠箧》:“焚符破璽,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宋 曾巩 《汉广亭》诗:“太守朴鄙人,迂无适时术。” 宋 王安石 《爱日》诗:“咨予愁病躯,朴鄙人所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朴鄙(pǔ b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

  1. 本义与词源

    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朴鄙”由“朴”(质朴)与“鄙”(粗陋)组合而成,指事物未经雕琢而显粗陋的状态。例如《庄子·胠箧》中“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描述社会回归原始质朴却缺乏文明礼仪的状态。

  2. 引申义与语境应用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隐含双重性:既肯定自然淳朴,又暗含文明程度不足的贬义。如宋代文人笔记评价某地风俗“朴鄙少文”,即表达对其淳朴民风的认可,同时批评其文化匮乏。

  3. 现代语义演变

    当代《辞源》修订本补充,现代汉语中“朴鄙”多用于学术语境,形容艺术或文风中刻意追求古拙而显生硬的效果,例如评论书法“朴鄙有余,灵韵不足”。

引用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2版)、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朴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朴鄙”指质朴鄙野,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带有未经雕琢的淳朴特质,但同时也隐含粗野、缺乏文饰的特点。该词在特定语境下可作为谦词使用,表示自谦。


二、古籍例证

  1. 《庄子·渔父》
    孔子评价弟子子路:“湛于礼义有间矣,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此处指子路虽习礼义,但内心仍存质朴粗野的本性。
  2. 宋代李纲《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一表》
    “朴鄙之资,不足以适时”,以“朴鄙”自谦资质平庸,缺乏变通能力。
  3. 王安石《爱日》
    “朴鄙人所戏”,通过自嘲朴拙鄙陋,表达对世俗的疏离感。

三、用法特点


四、读音与词性


五、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庄子》《韩诗外传》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昂霄柏露白头迭雪罢俗北道匾额笔翰如流比热茶褐偿达澄雪笛工敌顽递训给假更衣曲广寒殿郭术瞽者颔头毫相斛觫谏草疾径金窓迥然不羣极圈蠲邪拘责开谈匡益狼奔兔脱理名离判里曲流瑕离志蠪蚳螺径荦荦末界溺意牌座评叙繁台乾红启惕取勘三复白圭山坟绳榘神帐守制四尘松粒天梁调控题名录唾井缃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