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樸鄙的意思、樸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樸鄙的解釋

(1).質樸鄙野。有時用為謙詞。《莊子·漁父》:“ 孔子 伏軾而歎曰:‘甚矣, 由 之難化也,湛於禮義有間矣,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 宋 李綱 《乞罷尚書左仆射第一表》:“復念樸鄙之資,不足以適時;蹇淺之學,不足以揆事。” 明 徐渭 《西施山書舍記》:“ 勾踐 作宮其間,以教 西施 、 鄭旦 ,而用以獻 吳 。又曰:‘恐女樸鄙,故令近大道。’”

(2).指質樸鄙野的人。《韓詩外傳》卷四:“然其持之各有故,言之皆有理,足以欺惑衆愚,交亂樸鄙。”


質樸鄙野。有時用為謙詞。《莊子·胠箧》:“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鬥折衡,而民不争。” 宋 曾鞏 《漢廣亭》詩:“太守樸鄙人,迂無適時術。” 宋 王安石 《愛日》詩:“咨予愁病軀,樸鄙人所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樸鄙(pǔ b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1. 本義與詞源

    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樸鄙”由“樸”(質樸)與“鄙”(粗陋)組合而成,指事物未經雕琢而顯粗陋的狀态。例如《莊子·胠箧》中“焚符破玺,而民樸鄙”,描述社會回歸原始質樸卻缺乏文明禮儀的狀态。

  2. 引申義與語境應用

    《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隱含雙重性:既肯定自然淳樸,又暗含文明程度不足的貶義。如宋代文人筆記評價某地風俗“樸鄙少文”,即表達對其淳樸民風的認可,同時批評其文化匮乏。

  3. 現代語義演變

    當代《辭源》修訂本補充,現代漢語中“樸鄙”多用于學術語境,形容藝術或文風中刻意追求古拙而顯生硬的效果,例如評論書法“樸鄙有餘,靈韻不足”。

引用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2版)、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源》(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樸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樸鄙”指質樸鄙野,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帶有未經雕琢的淳樸特質,但同時也隱含粗野、缺乏文飾的特點。該詞在特定語境下可作為謙詞使用,表示自謙。


二、古籍例證

  1. 《莊子·漁父》
    孔子評價弟子子路:“湛于禮義有間矣,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此處指子路雖習禮義,但内心仍存質樸粗野的本性。
  2. 宋代李綱《乞罷尚書左仆射第一表》
    “樸鄙之資,不足以適時”,以“樸鄙”自謙資質平庸,缺乏變通能力。
  3. 王安石《愛日》
    “樸鄙人所戲”,通過自嘲樸拙鄙陋,表達對世俗的疏離感。

三、用法特點


四、讀音與詞性


五、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韓詩外傳》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闇門熬波标燈伯德采樵拆帳詫異趁打夥酬直楚組待祿當家理紀番代訪接紡塼繁說飛鳐匪彜鳳目附陳凫舄宮童官堠關繻罕物鶴城宏亮禍生肘腋剪除家狀扛活駃牛楛箘聯手離聚轥藉螺絲帽貿載密對莫何弗飄暴潛發窮峽啟言擾嚷忍尤含垢山肴野蔌水瓶水仙王松花色送款松懈素蟾素軒聽籬察壁托骥炜煌未了緣武溪笛西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