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鬣,松针。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三宿神景宫》:“风凝古松粒,露压修荷柄。” 唐 陆龟蒙 《送人罢官归茅山》诗:“暗霜松粒赤,疏雨草堂寒。”
“松粒”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上下文区分:
松树的种子(现代常用义) 指松树的果实,即松子,常见椭圆形或圆形,外层有硬壳保护,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在农业中作为繁殖材料,也是松鼠等动物的食物来源,可加工成松子油等产品。
松针的别称(古汉语文学义) 在古诗文中,“松粒”指松树的针状叶子(松鬣)。例如:
注意:现代日常语境中多指松子,而古汉语中多指松针。具体含义需结合文本类型(如文学作品或科普内容)判断。
《松粒》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松树上的种子。
《松粒》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的"木"字,总共有8个笔画。
《松粒》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松"是一种常见的树木,"粒"指的是种子。松树种子常被称作松粒。
繁体字“松粒”保留了与简体字一样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松粒》可以写作《松穎》或《松實》。
1. 我在森林里拾到了一个松粒。
2. 松粒是松树的重要繁殖方式之一。
松树、松林、松果、树松、松木
松子、松籽
松果肉、松果外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