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隶属。《后汉书·冯异传》:“及破 邯郸 ,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 光武 以此多之。” 李贤 注:“隶,属也。”《晋书·殷仲堪传》:“割此三郡,配隶 益州 。”
(2).将流放犯人发配至某地服役。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潭州 妇人 阿毛 ,其夫 杨全 ,配隶 房陵 ,既死本州,请陈愿负夫骨归葬故乡。” 宋 叶适 《厢禁军弓手土兵》:“又有配隶罪人,牢犴充塞,亦州郡所养。”《宋史·刑法志三》:“ 太宗 以国初诸方割据,沿 五代 之制,罪人率配隶西北边,多亡投塞外,诱 羌 为寇。”《宋史·刑法志三》:“初,京师裁造院募女工,而军士妻有罪,皆配隶南北作坊。”
“配隶”一词在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事物或人员归属于某一系统、机构或管辖范围。例如:
特指将罪犯发配到特定地区服劳役的刑罚,常见于宋代:
以上解释综合了历史文献和权威词典的记载,核心含义以隶属关系与刑罚制度为主。
配隶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配备隶属或被隶属的意思。在工作或组织中,“配隶”一词指的是将某人或某物分配给特定的部门或组织,以便隶属于其管理或指导之下。
配隶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酉”和“阝”,其中“酉”表示“酉”的字义,而“阝”表示“邑”的字义。
配隶这个词一共有11个笔画。
配隶是由“配”和“隶”两个字组成的。其中,“配”字表示分配或匹配的意思,“隶”字表示隶属或制度的意思。结合起来,配隶表示将某人或某物分配给隶属于其他组织或部门的行为。
配隶的繁体字为「配隸」。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配隶的写法与现代有些不同。配字在古代写作“⿰酉轡”,而隶字在古代写作“⿺阝典”。所以完整的写法为“⿰酉轡⿺阝典”。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了。
1. 他被配隶到新成立的销售部门,负责市场拓展。
2. 这本书配隶给图书馆管理,希望能为更多的读者带来知识和启迪。
组词: 配置、配备、隶属、隶书、隶属关系。
近义词:分配、划归、归属、归置。
反义词:解隶、脱离、独立、自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