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袍哥的意思、袍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袍哥的解释

[a reactionary gang in south-west China before liberation] 旧时西南各省的一种反动帮会的成员,也指这种反动帮会组织

详细解释

(1).旧时活动于西南各省的帮会名。成员多数为城乡**,成分复杂。 粟戡时 《湘路案》:“据彼等云, 四川 准备已甚充足,以袍哥、棒客为基础,人数众多,遍布全 川 。”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二:“我的大哥在 四川 哥老会中有相当地位……通过他的介绍,我就算入了袍哥。”

(2).指袍哥帮会成员。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二:“据说,袍哥刀客身上,纵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戳上几十个鲜红窟窿,倒不算什么,惟有被王法打了,不但辱没祖宗,就死了,也没脸变鬼。” 沙汀 《困兽记》十六:“多数本地客人,他同他们一般也都毫无交情可言。他们不是袍哥,就是粮户。”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袍哥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袍哥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盛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四川、重庆为中心)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属哥老会分支,具有鲜明的江湖帮会色彩和地域文化特征。其名称与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典释义与核心含义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袍哥”指“旧时西南各省的一种帮会成员”。该词由“袍”与“哥”复合而成:

二、历史渊源与组织性质

袍哥组织源于清初反清复明运动,后演变为地方自治团体。其特点包括:

  1. 秘密结社属性:初期为地下组织,以“江湖义气”为纽带,形成严密的等级制度(如“龙头”“舵把子”等职衔)。
  2. 社会功能双重性:
    • 积极层面:调解民间纠纷、赈济贫困、维护地方秩序(如清末四川保路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 消极层面:部分分支涉足鸦片贸易、赌博等非法活动,后期与军阀势力交织。

三、文化符号与行为特征

袍哥文化深刻融入西南社会生活,形成独特符号体系:

四、现代演变与文化遗存

1949年后袍哥组织消亡,但其文化影响仍存: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第12卷,第987页。
  2. 王笛《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三章。
  3. 秦和平《四川袍哥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绪论及第二章。
  4. 孙江《秘密结社与中国革命》,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四章第三节。
  5. 《四川省志·民俗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社会团体篇。

网络扩展解释

袍哥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盛行于四川(含今重庆)、云南、贵州等地的民间帮会组织,其名称和内涵具有以下特点:

一、名称来源

  1. 《诗经》渊源:取自《诗经·秦风·无衣》中“与子同袍”之义,强调成员间如兄弟般共患难的情谊。
  2. 谐音寓意:“袍”与“胞”谐音,象征成员间如同胞兄弟的紧密关系。

二、历史起源与发展

三、组织结构与特征

  1. 层级制度:分“仁、义、礼、智、信”五堂,成员按“排”划分,首领称“坐堂大爷”。
  2. 道德信条:以“五伦八德”为准则,强调忠义、信义等传统伦理。
  3. 分类活动:
    • 清水袍哥:以士绅、商人为主,参与地方事务和公益(如修桥铺路)。
    • 浑水袍哥:涉及暴力、走私等非法活动。

四、社会影响与评价

五、文化意义

袍哥文化体现了近代中国底层社会的互助需求与江湖义气精神,其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社会角色成为研究近代西南地区社会史的重要窗口。

别人正在浏览...

爱缘鳌阙百事通剥麻标格并力层山骋怀游目刺心刻骨当朝荡海拔山啑喋杜权丰成副板,辅助板,底板干儿刚辩甘露戈戟构募关通顾及古田会议古昔寒清和谈搰搰会谈急玲金飙绩学之士蕨类植物巨桥康日口哨儿勒脖子连边连击鍊形吕剧妙楷台明鲜摩加迪沙齐慄庆育求仙塞外沙牛沙文主义顺藤摸瓜戍卒田采调皮唾駡土温违异武曲星祥气乡约西泠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