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绩学之士的意思、绩学之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绩学之士的解释

学问渊博的人;学者。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七》:“迄今 义国 并无绩学之士来 中国 者,盖其人才亦稍衰矣。”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绩学之士,读书必有札记,以记所得著所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绩学之士”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形容学问渊博、造诣深厚的人。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用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

  1. 核心含义

    “绩学之士”指长期钻研学问、积累深厚学识的人,强调通过持续努力在学术上取得显著成就。

    出处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9卷):“绩学,谓治理学问;绩学之士,指学问渊博之人。”

    《辞源》(商务印书馆):“绩,功业;学,学问。指治学有成者。”

  2. 字义分解

    • 绩:原指将麻搓捻成线,引申为“功业、成果”(《说文解字》:“绩,缉也”)。
    • 学:学问、学术(《广雅》:“学,效也”)。
    • 士:古代指读书人、知识分子(《说文解字》:“士,事也”)。

      三字组合后,指“在学问上有所建树的人”。


二、词源与历史用例

  1. 最早文献记载

    该词源于明代学者郎瑛《七修类稿》:“绩学之士,潜心著述。”

    参考来源:

    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经典用例

    •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非绩学之士,不能辨其源流。”
    • 钱钟书《谈艺录》:“近世绩学之士,每病于考据。”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1. 适用场景

    • 用于形容学者、专家,如:“张教授是当代绩学之士,著作等身。”
    • 常见于学术评价、人物传记等正式文体。
  2. 近义词对比

    词语 侧重点 区别
    硕学通儒 学识广博兼通古今 更强调知识广度
    鸿儒 大儒、名望高的学者 侧重社会声望
    绩学之士 长期积累的学术成就 突出治学持久与成果

四、权威文献引用

  1. 学术著作中的使用

    吕叔湘《语文常谈》:“语言研究需依赖绩学之士的扎实工作。”

    来源:吕叔湘《语文常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 辞典收录情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该词,释义:“指学问渊博的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


五、典型例句

  1. 王国维《观堂集林》:“乾嘉以还,绩学之士莫不涉猎金石。”
  2.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戴震实为一代绩学之士,其训诂之学泽被后世。”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词典、经典文献及学术著作,完整呈现“绩学之士”的语义源流与应用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绩学之士”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示例

  1. 出处: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提到:“古今绩学之士,磨弗以勤政者。”
  2. 示例:
    徐特立在《国文教授之研究》中写道:“绩学之士,读书必有札记,以记所得著所疑。”

用法与近义词

补充说明

该词强调通过长期积累(“绩”有“积累”之意)成为学识深厚的人,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少室山房笔丛》原文或词典中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苞含别居蔽泥不升不忮不求采清城壕鸱视狼顾创草丛薄催命鬼悼伤丁属纺车風範分袂愤怒的葡萄辅币歌诀公升光年孤谲坏决灰不溜丢鉴止驾头结袜及格惊犯今士九籥丹款款而谈枯骴老几理妆罗绫默默无声逆接陪面轻强憩燕綦组全苗让长上了贼船视掌水壶数见不鲜思贤如渴苏门四学士梭布啼魂脱化晩暮围巾祥辉现实主义鲜甜邪幅携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