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斋慄。 唐 元稹 《崔蔇检校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制》:“先帝賚于以保衡者,惟司空 度 。 度 亦齐慄祇畏,不自满大。”
“齐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恭敬、谨慎、庄重的态度或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文献的详细解释:
恭敬谨慎
“齐”通“斋”,指斋戒时的肃敬;“慄”通“栗”,意为战栗、敬畏。合指内心敬畏而外表庄重的仪态。
《汉语大词典》:形容肃敬戒惧之貌。
《说文解字注》:“慄,惧也”,引申为因敬畏而谨慎。
庄重肃穆
多用于描述祭祀、典礼等场合的严肃氛围,强调行为举止合乎礼法。
《诗经·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郑玄笺:“莫莫,言齐慄也。”
《诗经》
《小雅·楚茨》中通过“齐慄”描写祭祀时主妇的恭谨神态,体现周代礼制对仪容的要求。
来源:《毛诗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礼记》
《玉藻》篇载:“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慄”,强调面对尊长时应保持敬畏之态。
来源:《礼记集解》(孙希旦撰,中华书局)。
《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748页)
“齐慄:庄敬,戒惧。”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
引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慄,惧也……引申为敬谨之义,如‘齐慄’。”
参考文献原文链接(需替换为有效来源):
(注:实际引用时需确保链接有效,此处为示例格式。)
“齐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齐栗”,其含义与“斋慄”相通,表示恭敬、谨慎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齐”通“斋”,指庄重肃穆;“慄”通“栗”,意为战栗、敬畏。组合后形容人因敬畏而表现出的严肃恭谨状态,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臣子或祭祀时的仪态。
古籍例证
字形说明
现代多写作“齐栗”,但古籍中“慄”与“栗”常互通,如唐代元稹文中用“齐慄”表示同样的含义。
建议:若需深入理解该词,可结合《尚书·大禹谟》中“夔夔斋慄”的典故,进一步体会其“敬畏不安”的语境内涵。
抱疹便面并产漕斛漕饟幨车陈鱼粹正钓舩鼎治風蝕负券溉盥獦狚狗生角顾虑重重酤买掴混酣醑横岭宏卲黄钟瓦缶懽会虎而冠秽渍简达谏珂铰刀脚轮佳设惊喜交加久以后箕引裘随蝌蚪可气磕睡虫剌答老头喽喽禄臣玫瑰柱免疫内府妮婢凝澹鰟魮曲目濡褐折愧遂匠俗徒天殃铜鍊童奚团瓢未家蜗牛香葱虾夷写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