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贯通;连通。 汉 王充 《论衡·感虚》:“夫 雍门子 能动 孟尝 之心,不能感 孟尝 衣者,衣不知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踰庵以西,有大石当溪中,嵌空如室,激水横行,声若雷轰,而室下石窍关通,积水澄碧,题之曰 龙渊 。”
(2).禀报,传达。《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璋 ( 刘璋 )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復关通 先主 。”
(3).勾结;串通。《梁书·谢览传》:“ 览 未到郡, 睦之 子弟来迎, 览 逐去其船,杖吏为通者。自是 睦之 家杜门不出,不敢与公私关通。”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德行》:“籍其家,得士大夫书,多干请关通者,悉焚之,不以闻。” 清 唐甄 《潜书·食难》:“昔之致客,犹盛事也。若其所好,则有之矣:善贾之徒,善优之徒,善使命之徒,善关通之徒。”
(4).指收受贿赂。《新唐书·元载传》:“外委主书 卓英倩 、 李待荣 ,内劫妇言,纵诸子关通货贿。”《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三年》:“ 守澄 ( 王守澄 )专制国事,势倾中外,注( 郑注 )日夜出入其家,与之谋议,语必通夕,关通赂遗,人莫能窥其迹。”
“关通”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贯通;连通
指事物之间的连接或贯通状态。如《论衡·感虚》提到“衣不知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强调人与物的感知无法相通。清代刘大櫆在游记中描述“石窍关通”的自然景观,亦为此义。
禀报、传达
多用于古代官方文书或命令的上传下达。例如《三国志·蜀志》记载刘璋下令“文书勿復关通先主”,即禁止将文书传达给刘备。
勾结;串通
含贬义,指暗中不正当的联系。如《新唐书》提到僧人鉴虚“关通赂遗”,即勾结权贵受贿;《三国演义》中“必有关通”也暗示私通嫌疑。
收受贿赂
与权力腐败相关,如《梁书》记载官员焚烧“干请关通”的书信,指处理涉及贿赂的请托文件。
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获取更系统的释义,以上内容综合自多个权威古籍及词典解析。
《关通》是一个意义丰富的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交流沟通顺畅、消息传递畅通无阻的情况。
《关通》的部首是「门」,表示与门相关的事物。它总共有9个笔画。
《关通》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这部古代汉字字典中,用于描述两个门之间联通的状态。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交流不阻碍的意思。
「关通」的繁体字为「關通」。
古时候,「关通」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早期书写形式是「关通」,在隶书时期变为「關通」。
1. 经过协商,双方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通的解决方案。
2. 由于网络连接不畅,我们无法与外界关通。
关系、关联、关节、通行、通道等
通畅、通顺、流通等
阻塞、断绝、隔绝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