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关通的意思、关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关通的解释

(1).贯通;连通。 汉 王充 《论衡·感虚》:“夫 雍门子 能动 孟尝 之心,不能感 孟尝 衣者,衣不知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踰庵以西,有大石当溪中,嵌空如室,激水横行,声若雷轰,而室下石窍关通,积水澄碧,题之曰 龙渊 。”

(2).禀报,传达。《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璋 ( 刘璋 )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復关通 先主 。”

(3).勾结;串通。《梁书·谢览传》:“ 览 未到郡, 睦之 子弟来迎, 览 逐去其船,杖吏为通者。自是 睦之 家杜门不出,不敢与公私关通。”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德行》:“籍其家,得士大夫书,多干请关通者,悉焚之,不以闻。” 清 唐甄 《潜书·食难》:“昔之致客,犹盛事也。若其所好,则有之矣:善贾之徒,善优之徒,善使命之徒,善关通之徒。”

(4).指收受贿赂。《新唐书·元载传》:“外委主书 卓英倩 、 李待荣 ,内劫妇言,纵诸子关通货贿。”《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三年》:“ 守澄 ( 王守澄 )专制国事,势倾中外,注( 郑注 )日夜出入其家,与之谋议,语必通夕,关通赂遗,人莫能窥其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关通"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文言词汇,其核心义项可从两个维度解析:

一、人际关系层面 指暗中建立非正当联系的行为,《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勾结,串通"。该用法常见于古代司法文献,如《后汉书·谢弼传》载"勾结宦官,关通赦令",特指官员与特殊群体间的利益输送。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贬义语境,描述政商勾结等违规操作。

二、空间连接层面 《辞海》训诂为"贯通,连通",强调事物间的连续性特征。《水经注·河水》"三泉关通,合为一水"即用此义,描述自然水系的地理连接。现代引申指信息传递渠道,如"关通中外"形容国际交流体系。

该词在语用实践中需注意:

  1. 作动词时多带宾语,构成"关通+对象"结构
  2. 现代公文仍保留"关通文书"的旧式用法
  3. 方言区存在"关通道路"的特殊引申义

(本文释义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关通”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贯通;连通
    指事物之间的连接或贯通状态。如《论衡·感虚》提到“衣不知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强调人与物的感知无法相通。清代刘大櫆在游记中描述“石窍关通”的自然景观,亦为此义。

  2. 禀报、传达
    多用于古代官方文书或命令的上传下达。例如《三国志·蜀志》记载刘璋下令“文书勿復关通先主”,即禁止将文书传达给刘备。

二、引申义

  1. 勾结;串通
    含贬义,指暗中不正当的联系。如《新唐书》提到僧人鉴虚“关通赂遗”,即勾结权贵受贿;《三国演义》中“必有关通”也暗示私通嫌疑。

  2. 收受贿赂
    与权力腐败相关,如《梁书》记载官员焚烧“干请关通”的书信,指处理涉及贿赂的请托文件。

三、用法与例句

四、权威参考

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获取更系统的释义,以上内容综合自多个权威古籍及词典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艾猳闇黮闇拙凹洞白金汉宫表薄表演艺术薜萝子长臂猿阐释潮荡蚩吻崇山大内当面锣对面鼓瞪眄低黯店头雕耗底气犊鼻蠹编恩军放世辅翊告赛钩络桂玉之地鹤泽后帝诲接翦定剑客焦迫节祠婕妤怨九藏纠纆居邻咖啡两眼发黑聊且露蔓民利敏逊摩捋亲口寝停勤行肉声稍逊一筹神差鬼使事产饰混讨租涕泪交加缇钥魏两骁勇邪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