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衔哀的意思、衔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衔哀的解释

心怀哀痛。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 曾子 衔哀,七日不飢。”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衔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衔哀”是汉语中表达深沉哀思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分析:

一、基本释义

“衔哀”指心怀哀痛,形容将悲痛情绪长久存于心中。该词由“衔”与“哀”构成:“衔”本义为用嘴含物,《说文解字》释为“马勒口中”,引申为怀藏、含忍之意(《汉语大词典》);“哀”指悲伤情感,《礼记·檀弓》郑玄注“哀,恸也”。二字组合后形成“含藏悲痛”的复合意象。

二、典籍用例

此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如三国时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虽未直用“衔哀”,但所述情境正合“衔哀”内涵(《昭明文选》李善注)。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十二亦有“圣人未尝衔哀”的否定式例证。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衔哀”属于书面雅语,多用于悼念文字或文学创作。其近义词包括“衔悲”“含哀”,反义词为“衔欢”。该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情感表达的节制性要求,符合《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所强调的哀而不伤原则(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网络扩展解释

“衔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ián āi,其核心含义是心怀哀痛,多用于表达对逝者或不幸事件的深切哀悼。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用法与语境

  1. 古典文献中的使用
    常见于古代诗文,如:

    • 三国·嵇康《养生论》:“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
    • 晋·陶潜《悲从弟仲德》:“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2. 现代应用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悼词、挽联,例如:

    • “万庶尽衔哀”(表达民众对逝者的哀思)。
    • “衔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清·吴伟业诗句)。

近义与关联词


文化内涵

“衔哀”不仅体现个人情感,还蕴含对逝者的尊重与责任,常见于中华文化中强调的“慎终追远”传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或例句,可参考《嵇康集》《韩愈文集》等古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怜保温编导超群痴絶春田带丝禽等情雕素豆肉断趾阿房宫乏军兴丰烈夫君复下缟羽告终养根瓣黑耀石宏儒硕学黄骢曲黄龙旗黄屋非心讲扬角踢霁夕聚拢凉菜留馆马侩满大勉勖浓重疋似锵钺牵缆浅显乾谢切谢气急败丧倾肠倒肚顷岁情长纸短痊疴三户三句话不离本行饍御神情恍惚誓俭草输忠塔灰天闲兔走鹘落萎薾未冠骁将销印洗颈就戮西泠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