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面包果的意思、面包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面包果的解释

[breadfruit tree] 一种高的乔木,它很可能原产于马来亚,而现在已栽培和广布于热带地区,结面包果,树皮含坚韧的纤维,当地用作织布和生产可用的木材以及一种粘性物质,用于堵缝和作一种胶水或粘鸟胶

详细解释

(1).常绿乔木。高达四五丈。叶子互生,心脏形,掌状分裂。花单性,雌雄同株。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表皮有瘤状突起,成熟时黄色,果肉白色,像面包,供食用。通称面包树。

(2).这种植物的果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面包果(学名:Artocarpus altilis)是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原产于东南亚及太平洋群岛地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该词为名词,读音为miàn bāo guǒ,指热带地区重要的木本粮食作物,其果实富含淀粉,经烘烤后具有类似面包的香气和口感而得名。

从植物学特征来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表明,面包果树高可达15-20米,叶片呈卵圆形具深裂,雌雄同株异花。成熟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单果重0.5-5公斤,果肉乳白色,每100克鲜果含碳水化合物28克及丰富维生素C。

该物种具有多重经济价值:

  1. 食用功能: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单株成年树年产果实150-200个,能提供三口之家半年主食需求
  2. 生态效益:树皮纤维可制绳,木材适用于建筑
  3. 药用价值:《海南植物志》记载其根皮煎剂具有解热功效

据厦门华侨引种档案记载,该物种于1920年由东南亚华侨引入海南岛种植。目前在我国台湾、广东、云南等省区有栽培,其中海南儋州建有国家级种质资源圃,保存着23个优质栽培品种。

网络扩展解释

面包果是桑科波罗蜜属植物面包树(学名:Artocarpus altilis)的果实,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面包果又称“聚生果”,因成熟后口感类似面包而得名。它是热带地区的重要食物来源,淀粉含量高,可通过烘烤、蒸煮等方式食用,味道接近面包或马铃薯。

2.植物学特征

3.用途与价值

4.原产地与分布

原产于马来亚,现广泛分布于非洲、太平洋岛屿等热带地区。非洲因气候适宜,面包树生长繁茂,果实成为当地重要食物。

5.趣闻与文化

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贝爷)在非洲野外生存时曾食用面包果,并对其风味表示赞赏。


注:如需完整信息,可参考太平洋亲子网、汉典()及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伽门农闇涩杯盘边崖並臻碧头巾碧油幢豺舅持觞存抚带岁都讲生都抹芳声府卫桴子更多宫户鬼迷心规整海底眼横构后宫谎话毁跌惠丽护圣瓜奬就减耗机器戏佶屈聱牙口具匡敕苦处苦夏耒子料峭春寒列疏卖头卖脚駡阵模表嫩风牛箧千金笑清森奇奇怪怪麴尘丝人曹认真三方四面私闲私瘗琐墀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鲜车健马香培玉琢校址谐谈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