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鞶厉的意思、鞶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鞶厉的解释

束腰的革带及其下垂部分。后亦泛指束腰的大带。语本《左传·桓公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杜预 注:“鞶,绅带也;一名大带。厉,大带之垂者。” 汉 张衡 《东京赋》:“火龙黼黻,藻繂鞶厉。” 晋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轻剑拂鞶厉,长缨丽且鲜。”一说鞶为小囊,裂帛为之饰。厉、裂,古通,义同。参见“ 鞶裂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鞶厉(pán lì)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本义指古代贵族服饰中束腰的革带及其下垂部分。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鞶"为革制腰带,"厉"通"裂",指腰带末端的垂饰。《辞源》进一步说明,该词常见于先秦文献,是礼制文化中身份等级的象征。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

  1. 形制特征:鞶带以熟皮制成,缀有玉、金等饰物,末端下垂部分称为"厉"。《左传·桓公二年》记载"鞶厉游缨",杜预注"鞶,绅带也;厉,大带之垂者",说明其作为礼服的组成部分。

  2. 功能演变:早期具有实用束腰功能,后逐渐发展为礼仪符号。《礼记·内则》载"男鞶革,女鞶丝",显示其材质差异体现性别礼制。

  3. 文化内涵:汉代郑玄在《周礼注》中强调"鞶带者,备有所佩",反映出古代服饰制度中"以佩表德"的观念,与玉组佩共同构成完整的礼仪体系。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退出口语系统,但在研究古代服饰制度、礼制文化时仍具学术价值。《汉语大字典》特别指出,鞶厉作为"五礼"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先秦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语料。

网络扩展解释

“鞶厉”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一、分字释义

  1. 鞶(pán)
    指古代束腰的革带,通常由皮革制成,属于贵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厉(lì)
    在此语境中特指革带下垂的部分,即腰带末端的装饰性垂饰。这一含义源自《左传》杜预注:“厉,大带之垂者”。需注意,“厉”在其他语境中可指磨刀石、灾祸等(如提及的“疠”“恶鬼”等义项),但此处与服饰相关。


二、整体含义

“鞶厉”合称指代束腰的革带及其下垂部分,后逐渐演变为泛指贵族束腰的大带。其功能不仅是固定衣物,更是身份等级的象征。例如《左传·桓公二年》记载:“鞶、厉、游、缨,昭其数也”,通过鞶厉等配饰彰显礼制规范。


三、文化背景

  1. 礼制象征:鞶厉的材质、长度等细节需符合佩戴者的身份,体现周代“以服饰明贵贱”的传统。
  2. 文献例证:除《左传》外,汉代张衡《东京赋》、唐代孔颖达疏等文献中均有相关记载。

若需进一步了解“厉”的其他义项(如磨刀石、灾祸等),可参考古代字书或注疏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愎杯柈便腹边业熚熚烞烞鄙怀不见得猜测长风长鲸産植冲俭酬庸单利堕弱恶虐法显匪啻高锐闺绣画何以家为洪施魂亡魄失糊突讲教鞯汗剪柳惊吓酒人积威绝然枯涸蛎蛤里摊六宇毛丸美人计妹丈乾熯欠债器范碁圣啓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热源三衣簭人是须水华孰烂傥荡挽漕危视无方无愧衾影下剂香帛纤软邪魔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