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驳阻的意思、驳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驳阻的解释

亦作“駮阻”。驳斥阻止。 清 薛福成 《通筹南阳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凡在他国通商之口,必设领事,以保护商人。遇有苛例,随时駮阻,所以旅居乐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驳阻"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标注为书面用语,读音为bó zǔ。该词由"驳"(辩驳)与"阻"(阻止)两个语素构成,属于联合式合成词,核心词义指向通过辩驳达到阻止目的的行为过程。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该词被定义为"通过辩驳来阻止某种言论或行为的实施",强调其兼具理论反驳与实际遏制的双重属性。例如在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中可见"多方驳阻其谬论"的典型用法,展现该词在近代书面语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从词义演变角度考察,《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最早见于明清文献,初始多用于公文往来,后逐渐扩展至学术论辩领域。其近义词包括"谏阻""劝止",反义词则有"附和""纵容",在语义强度上弱于"弹劾"而强于"劝阻"。

网络扩展解释

“驳阻”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ó zǔ,其核心含义是驳斥并阻止,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驳阻”由“驳”和“阻”组合而成:

    • 驳:指反驳、批驳,即指出对方的错误或不合逻辑之处。
    • 阻:指阻止、阻碍,即通过行动或言辞制止某事发生。
      合起来表示通过驳斥来阻止某种行为或主张。
  2. 历史用例
    清代薛福成在《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中写道:“凡在他国通商之口,必设领事……遇有苛例,随时駮阻,所以旅居乐业。”
    此处“驳阻”指在通商口岸通过驳斥和阻止他国的不合理规定,以保护本国商人权益。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参考清代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本直逼接宾餞日月避灾卜尹逞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吃悸重影春老出震之君寸隙荡逸底厉鼎昌诋直端点遁仙浮实赶抢摊根证功誉横帐怀集活国谨呈迹水积愫谲説苴衰考场刻鍊苦胆啦呱乐跎跎南禅寺疟疾破罢弃本逐末弃天下绮纨儿然灰荣哀三柳森芒山泥山殽野湋圣宝收音机殊不知菽麦苏丹港岁出太阿之柄同心协力铜研隤陁温疠武妓鲜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