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阻的意思、驳阻的详细解释
驳阻的解释
亦作“駮阻”。驳斥阻止。 清 薛福成 《通筹南阳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凡在他国通商之口,必设领事,以保护商人。遇有苛例,随时駮阻,所以旅居乐业。”
词语分解
- 驳的解释 驳 (駁) ó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驳。驳斥。驳倒(僶 )。反驳。驳论。驳议。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驳。驳杂。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 阻的解释 阻 ǔ 险要的地方:“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拦挡:阻挡。阻隔。阻拦。阻力。阻挠。梗阻。劝阻。阻击。阻抑。阻滞。阻难(刵 )。阻塞(?)。 艰难:道阻且长。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驳阻”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ó zǔ,其核心含义是驳斥并阻止,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驳阻”由“驳”和“阻”组合而成:
- 驳:指反驳、批驳,即指出对方的错误或不合逻辑之处。
- 阻:指阻止、阻碍,即通过行动或言辞制止某事发生。
合起来表示通过驳斥来阻止某种行为或主张。
-
历史用例
清代薛福成在《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中写道:“凡在他国通商之口,必设领事……遇有苛例,随时駮阻,所以旅居乐业。”
此处“驳阻”指在通商口岸通过驳斥和阻止他国的不合理规定,以保护本国商人权益。
使用场景
- 书面语境:常见于公文、历史文献或正式论述中,例如外交交涉、法律条文等。
- 搭配对象:多与“苛例”“谬论”“不当行为”等负面事物搭配,强调通过理性辩驳进行制止。
补充说明
- 同义词:批驳、驳斥、劝阻。
- 反义词:支持、赞同、放任。
- 结构特点:属并列式合成词,两字意义相近且互补。
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参考清代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驳阻(bó zǔ)是一个名词,意思是阻碍、抵制、否定或拒绝的意思。这个词的部首是阝(阜)和白,阝(阜)表示防御的意思,白表示白天。
《驳阻》这个词源于汉语中的书面语,它是由两个词义相近的汉字组成而成。
在繁体字中,《驳阻》保持不变,没有任何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在古代,驳字的右边使用了马的象形字作为偏旁,表示了马的奔跑之意。而阻字的上边使用了阝(阜)作为偏旁,表示了军队阻挡敌人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关于《驳阻》的例句:
1. 他们对新政策提出了驳阻,希望政府能够重新考虑。
2. 他的悲伤无法被任何安慰所驳阻。
与《驳阻》相关的组词有:驳回、阻碍、抵制。
《驳阻》的近义词包括:抵抗、妨碍、阻止。
《驳阻》的反义词有:同意、支持、促进。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