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阻的意思、駁阻的詳細解釋
駁阻的解釋
亦作“駮阻”。駁斥阻止。 清 薛福成 《通籌南陽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凡在他國通商之口,必設領事,以保護商人。遇有苛例,隨時駮阻,所以旅居樂業。”
詞語分解
- 駁的解釋 駁 (駁) ó 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旁人的意見:批駁。駁斥。駁倒(僶 )。反駁。駁論。駁議。 顔色不純夾雜着别的顔色:斑駁。駁雜。 大批貨物用船分載轉運:駁運。駁船(轉運用的小船。亦作“撥船”)。
- 阻的解釋 阻 ǔ 險要的地方:“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攔擋:阻擋。阻隔。阻攔。阻力。阻撓。梗阻。勸阻。阻擊。阻抑。阻滞。阻難(刵 )。阻塞(?)。 艱難:道阻且長。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駁阻”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ó zǔ,其核心含義是駁斥并阻止,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駁阻”由“駁”和“阻”組合而成:
- 駁:指反駁、批駁,即指出對方的錯誤或不合邏輯之處。
- 阻:指阻止、阻礙,即通過行動或言辭制止某事發生。
合起來表示通過駁斥來阻止某種行為或主張。
-
曆史用例
清代薛福成在《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中寫道:“凡在他國通商之口,必設領事……遇有苛例,隨時駮阻,所以旅居樂業。”
此處“駁阻”指在通商口岸通過駁斥和阻止他國的不合理規定,以保護本國商人權益。
使用場景
- 書面語境:常見于公文、曆史文獻或正式論述中,例如外交交涉、法律條文等。
- 搭配對象:多與“苛例”“謬論”“不當行為”等負面事物搭配,強調通過理性辯駁進行制止。
補充說明
- 同義詞:批駁、駁斥、勸阻。
- 反義詞:支持、贊同、放任。
- 結構特點:屬并列式合成詞,兩字意義相近且互補。
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駁阻(bó zǔ)是一個名詞,意思是阻礙、抵制、否定或拒絕的意思。這個詞的部首是阝(阜)和白,阝(阜)表示防禦的意思,白表示白天。
《駁阻》這個詞源于漢語中的書面語,它是由兩個詞義相近的漢字組成而成。
在繁體字中,《駁阻》保持不變,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在古代,駁字的右邊使用了馬的象形字作為偏旁,表示了馬的奔跑之意。而阻字的上邊使用了阝(阜)作為偏旁,表示了軍隊阻擋敵人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關于《駁阻》的例句:
1. 他們對新政策提出了駁阻,希望政府能夠重新考慮。
2. 他的悲傷無法被任何安慰所駁阻。
與《駁阻》相關的組詞有:駁回、阻礙、抵制。
《駁阻》的近義詞包括:抵抗、妨礙、阻止。
《駁阻》的反義詞有:同意、支持、促進。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