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駁阻的意思、駁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駁阻的解釋

亦作“駮阻”。駁斥阻止。 清 薛福成 《通籌南陽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凡在他國通商之口,必設領事,以保護商人。遇有苛例,隨時駮阻,所以旅居樂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駁阻"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動詞,《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标注為書面用語,讀音為bó zǔ。該詞由"駁"(辯駁)與"阻"(阻止)兩個語素構成,屬于聯合式合成詞,核心詞義指向通過辯駁達到阻止目的的行為過程。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中,該詞被定義為"通過辯駁來阻止某種言論或行為的實施",強調其兼具理論反駁與實際遏制的雙重屬性。例如在魯迅《書信集·緻許壽裳》中可見"多方駁阻其謬論"的典型用法,展現該詞在近代書面語中的實際應用場景。

從詞義演變角度考察,《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最早見于明清文獻,初始多用于公文往來,後逐漸擴展至學術論辯領域。其近義詞包括"谏阻""勸止",反義詞則有"附和""縱容",在語義強度上弱于"彈劾"而強于"勸阻"。

網絡擴展解釋

“駁阻”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ó zǔ,其核心含義是駁斥并阻止,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駁阻”由“駁”和“阻”組合而成:

    • 駁:指反駁、批駁,即指出對方的錯誤或不合邏輯之處。
    • 阻:指阻止、阻礙,即通過行動或言辭制止某事發生。
      合起來表示通過駁斥來阻止某種行為或主張。
  2. 曆史用例
    清代薛福成在《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中寫道:“凡在他國通商之口,必設領事……遇有苛例,隨時駮阻,所以旅居樂業。”
    此處“駁阻”指在通商口岸通過駁斥和阻止他國的不合理規定,以保護本國商人權益。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攘柏舉兵争參尋城角辰暮熾富斥去楚卞垂頭黨團杕栗獨出鹗跱拊背搤吭浮遊生物鋼絲鋸光霁鼓子曲含仁懷義涸旱橫功回鹘文慧籙悔悶灰炮虎蟹佳絕将離谏勸澗松劼毖噤聲舉一廢百刳剒寥豁戾狠靈修浏濫龍跳爐香沒出産煤礦那個偏執戗茬,戗茬兒竊食起民睿誠尚食蛇柳神縣嗜好水墨畫歲破套筒鐵牌望瘗象喙骁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