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跡水”。脚印中的水。形容水小。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于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于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迹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ì shuǐ,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献考据,可参考《抱朴子》原文或汉典释义。
迹水(jì shuǐ)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迹”和“水”两个部分组成。
1. “迹”是由“辶“和“矢”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7画。
2. “水”是一个独体字,总共有4画。
《迹水》这个词来源于古代诗人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其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一句中使用了“迹水”形容夜色的清凉,后来逐渐被人们引用并广泛使用。
在繁体字中,“迹”字仍然保持不变,而“水”字则会变成“水”字旁加上一个“氵”字,形成“滯”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些许差异。对于“迹”,古人也有不同的写法,例如隋代人就将其写作“迹邑”,而在唐代则写作“迹止”。对于“水”的写法,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也会有细微变化,但整体结构与现代写法相似。
1. 在这个闷热的夏天,我看到那片“迹水”,仿佛可以感受到凉爽的气息。
2. 静默的湖面上泛起涟漪,带给人们一种关于“迹水”的美好联想。
- 迹象(意为迹迹象象,指可以推测、预示将要来临的迹象) - 水迹(意为水的痕迹,尤指河水、溪水等留下的痕迹) - 山水迹(意为山水的痕迹,指以画山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 迹香(意为循着香味找到蛛丝马迹的迹象)
- 水迹:水痕、水印 - 迹象:征兆、迹引、迹象、线索、蛛丝马迹
- 迹水:迹火、迹土、迹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