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本《荀子·劝学》:“騏驥一跃,不能十步;駑马十驾,功在不舍。”后以“駑守”谓才能低劣而能守职。 清 方履籛 《与江神笺》:“ 履籛 以朔方鯫士,炎国侨民,学愧通经,行惟駑守。”
“驽守”一词的释义如下:
词义解析
本义溯源
源自《荀子·劝学》中的名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引申含义
后以“驽守”形容才能虽低却勤勉守职的状态,强调即便天赋有限,仍能通过坚持履行职责取得成效。
使用提示
该词多用于自谦或评价他人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因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文解析或文学讨论中。若需更深入理解,建议结合《荀子》原文及历代注释。
《驽守》这个词指的是行走缓慢、缺乏行动能力。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马和主,拆分的笔画为9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駑守」。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駑」指的是马匹行走缓慢的样子,而「守」则是指守护、守卫的意思。
以下是例句:
1. 他一边拄着拐杖,一边驽守着前进。
2. 由于年纪大了,爷爷的步伐已经变得驽守。
在组词方面,可以有以下组合:
1. 驽守者:指驽守行走的人。
2. 驽守不前:形容行动迟缓、无法前进。
3. 驽守之姿:形容行走时缺乏灵活性。
近义词可以是驽骀(形容行走缓慢、疲倦);反义词可以是雄图(形容行动积极、精力旺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