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陵的意思、五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陵的解释

[the five mausoleum of emperor in Han dynasty] 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五陵少年争缠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详细解释

(1). 长陵 、 安陵 、 阳陵 、 茂陵 、 平陵 五县的合称。均在 渭水 北岸今 陕西 咸阳市 附近。为 西汉 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 汉 元帝 以前,每立陵墓,輒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汉书·游侠传·原涉》:“郡国诸豪及 长安 五陵 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有丽人焉,其人 五陵 豪族充选掖庭。” 明 马海浮 《玉交枝·闺怨》曲:“三 湘 云尽雁影遥, 五陵 人困鶯花老。”

(2).指 西汉 高祖 、 惠帝 、 景帝 、 武帝 、 昭帝 的陵园。《文选·班固<西都赋>》:“南望 杜 霸 ,北眺五陵。” 刘良 注:“ 宣帝 杜陵 , 文帝 霸陵 在南, 高 、 惠 、 景 、 武 、 昭帝 此五陵皆在北。” 唐 韦应物 《骊山行》:“ 秦川 入水长繚绕, 汉氏 五陵空崔嵬。”

(3).指 唐 代 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的陵园,均在 长安 附近。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五:“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王琦 注:“五陵, 高祖 、 太宗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之陵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陵"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地理双重含义的专有名词,其核心释义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本义特指汉代五座帝王陵墓群 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记载,五陵原指西汉时期在渭水北岸依次建造的五座皇陵,包括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这五座陵寝均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呈东西走向排列,与长安城隔渭河相望,形成完整的帝王陵墓体系。

二、引申为豪族聚居的代称 《辞源》(第三版)指出,自汉代起实行"陵邑"制度,强制迁徙天下豪强贵族至陵区守陵,逐渐形成特殊的高阶社会群落。至唐代,"五陵"已演变为纨绔子弟与权贵阶层的代名词,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即取此意象。杜甫《秋兴》"五陵衣马自轻肥"更以文学笔法强化了这一社会符号。

三、文学创作中的地理意象 在古典诗词中,五陵常作为历史沧桑的时空坐标出现。班固《西都赋》"南望杜霸,北眺五陵"构建了长安城的地理坐标体系。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则通过具体场景,映射唐代社会特定阶层的生活状态。这种用法在《全唐诗》收录的287首相关作品中形成稳定意象群。

按《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考据,五陵区域现存200余处陪葬墓,包括卫青、霍去病等历史名人墓冢,其文化层累计厚度达4-7米,出土文物数量占全国汉代考古发现的38%以上,实证了该地域的历史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

“五陵”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多重含义,其核心意义与西汉皇陵及衍生的社会文化相关。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本义:西汉五座帝陵

  1. 具体陵墓
    指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包括:

    • 高祖刘邦的长陵
    • 惠帝刘盈的安陵
    • 景帝刘启的阳陵
    • 武帝刘彻的茂陵
    • 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均位于今陕西咸阳市渭水北岸,合称“五陵原”。
  2. 陵邑制度
    西汉实行“陵邑制”,每建帝陵便迁富豪、外戚于陵区附近,形成以陵墓为中心的贵族聚居区,既巩固中央集权,又使五陵成为权贵符号。


二、衍生含义

  1. 代指权贵阶层
    因五陵聚居多为豪门,后世诗文常以“五陵”象征富贵人家。例如:

    • 白居易《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指长安纨绔子弟。
    • 唐伯虎《桃花庵歌》以“五陵豪杰墓”暗喻显赫一时的权贵。
  2. 地理与文化符号

    • 地理上,“五陵原”是汉代至唐代的京畿要地,承载历史记忆。
    • 文化上,“五陵年少”衍生出少年豪侠、富贵公子的意象,兼具褒贬色彩。

三、扩展指代(次要含义)

唐代文献中,“五陵”偶尔指唐代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的陵园,但此用法较罕见,主流仍指向西汉五陵。


四、总结

“五陵”核心含义是西汉五帝陵墓及附属的贵族聚居区,后演变为文学中象征权贵、青春豪奢的经典意象。其历史背景与陵邑制度密不可分,成为理解汉唐社会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别人正在浏览...

安镇辈数车骑冲风毳冠呆答孩奠羞婀娜多姿飞五风马牛不相及赋笔高挑子熕船钩勒官称馘截谷物韩世昌好象黑潭怀念恍荡花娘狐妖建邪较真机府金榜经济才井收进门女婿进善黜恶纠缠不清捐项剧谈举意谟虑耦丽赔偿平緑秦茾齐物论侍使殊物四面宋高宗叹伏天貎土花托旨亡形丸转萎餧文势稳妥文王课无定着吴娥鲜颷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