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伯者的意思、伯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伯者的解释

霸者,成霸王之业者。伯,通“ 霸 ”。《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 伯乐 之图,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世儒只讲得一箇伯者的学问,所以要知得许多阴谋诡计,纯是一片功利的心,与圣人作经的意思正相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伯者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伯者(bó zhě)指凭借武力或权术称霸的君主,特指春秋时期以强力统治诸侯的霸主。该词强调以威权而非德政实现统治,常与“王者”(以德服人的君主)形成对比。

例证:

《盐铁论·本议》载:“王者行仁政,伯者尚权谋。” 此句对比了以德治国的“王者”与以权术治世的“伯者”差异。

二、字义分解

  1. 伯(bó):
    • 本义为长子或诸侯领袖,引申为统领一方之首领。
    • 在“伯者”中特指霸主地位,如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等)。
  2. 者(zhě):
    • 代词性后缀,指代某一类人或事物。
    • 此处指“实行霸道之人”。

三、文献佐证

  1. 《盐铁论》(西汉·桓宽):

    “伯者之治,尊势不尚德。”

    指出伯者统治依赖威势而非德行 。

  2. 《孟子·公孙丑上》: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孟子区分“王道”(仁政)与“霸道”(武力),伯者属后者范畴 。

四、延伸辨析


参考来源:

  1. 《盐铁论》通行本,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
  3. 《春秋史》,童书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伯者”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霸者”相通,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伯者”指成就霸王之业的人。“伯”在此处为通假字,通“霸”,即通过武力或权谋建立霸权的人物。例如《汉书·梅福传》提到“不循伯者之道”,强调不遵循霸道治国()。

  2. 语境延伸
    儒家学者常将“伯者”与“王者”(推行仁政的君主)对比。如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批评世儒“只讲得一箇伯者的学问”,认为霸术偏重功利,与圣人之道相悖()。

  3. 历史用例

    • 《汉书》以齐桓公等春秋霸主为“伯者”典型,体现其以实力称雄的特点。
    • 明代文献用“伯者”描述乱世中依靠权谋的统治者,如程九伯与李自成搏斗的记载()。

语言与用法

应用示例

该词多用于历史评价或儒家思想讨论中,带有一定批判性,暗指重功利而轻德政的统治方式。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书》《传习录》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嗳呀傲性班叙才命成败承光雠正词场催芽断蜺多男方心父子军海誓山盟横堂屋华景麾葆昏濛户衞煎镕较别基底动脉结婚禁遮刊镂叩首枯肆拦索丽樵慢朦腾迷倦暝茫冥缅槃积固畜乾堆期服启羞兴戎祛除区分染指甲草柔逊三妇膻慕盛宴难再视态四飞条载提灯通古博今土壤空气罔既威德五蠹无价宝吾科先慈显道神翔起笑嫔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