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羞兴戎的意思、启羞兴戎的详细解释
启羞兴戎的解释
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词语分解
- 启的解释 启 (啓) ǐ 打开:启封。启门。某某启。启齿。 开始:启用。启程。启运。 开导:启迪。启发。启蒙。启示。启明(古代指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承上启下。 陈述:启事。 书信:书启。
- 兴戎的解释 发动战争;引起争端。《书·大禹谟》:“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孔颖达 疏:“兴戎,谓疾人而动甲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穆姬 ﹞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 宋
专业解析
启羞兴戎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字面意为“引发羞辱,挑起争端”,多用于形容因言行不慎而招致冲突或祸患。以下从语义、典源及用法三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语义解析
-
字义拆解
-
引申含义
强调言语或行为的冒犯性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暗含警示意义,劝诫人谨言慎行。例如《左传·僖公十五年》中“口启羞而兴戎”即告诫慎言。
二、典源与用例
-
古籍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口启羞而兴戎。” 指轻率言论可能招致羞辱与兵戈之争。
-
经典用例
- 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轻躁之言,启羞兴戎,害延于后世。” 批评草率言论引发长期祸患。
- 近代章炳麟《致袁世凯书》:“若因小忿而启羞兴戎,实非国福。” 警示勿因小事挑起争端。
三、用法与近义辨析
-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批评言行失当、激化矛盾的语境,如外交纠纷、人际冲突等。
例句:
两国因边界问题各执一词,恐有启羞兴戎之虞。
-
近义成语对比
成语 |
核心差异 |
惹是生非 |
侧重主动挑起事端 |
祸从口出 |
强调言语直接导致灾祸 |
启羞兴戎 |
突出羞辱与武力冲突的双重后果 |
参考资料
: 《左传·僖公十五年》,中华书局点校本,2012年。
: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岳麓书社,2011年。
: 章炳麟《章太炎全集·书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网络扩展解释
“启羞兴戎”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qǐ xiū xīng róng
- 字面分解:
- 启:开启、引发(《说文解字》中“启”有“开导”之意);
- 羞:羞辱、难堪;
- 兴:兴起、引发;
- 戎:战争、冲突(古代多指军事争端)。
- 整体含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或挑起争端。
二、出处与用法
- 典故来源:出自清代吴趼人《俏皮话·手足》,原文提到“惟口终日无所事事……甚或启羞兴戎,为全体之累”。
- 语法功能:通常作谓语、宾语,用于批评因言辞不当引发矛盾的行为。
- 语言色彩:属中性词,但带有警示意味,强调谨言慎行的重要性。
三、例句与延伸
- 原文例句:“或大言不惭,或空谈无补;甚或启羞兴戎,为全体之累。”(《俏皮话·手足》)
- 现代示例:在团队讨论中,若有人口无遮拦,可能“启羞兴戎”,破坏合作氛围。
四、关联扩展
- 近义概念: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 反义对比:谨言慎行、三缄其口。
- 文化背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言语克制的重视,与儒家“敏于事而慎于言”理念呼应。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演变或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训诂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昂头阔步鏊战巴笺冰瓶冰炭不相容不敢后人不逾时长世长夜台榱桷大令典商貂鼲短后衣短祚渎武烽柝公审规矩绳墨谷陵哈剌契丹豪横和弱厚福花星昏愎糊涂到顶嘄謼金气爵穴郡符灵天表临搨林下意六轮子落音貌閲猛捷民兵沐雨梳风嬭嬭内司撚弄弄令旁县潜踪匿影青钱融明塞上马哨岗时来运来守奈驷马不追台傅窕窈投壶电笑武科武舞无厓娴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