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通今博古 ”。《锺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 姚金根 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人得志。”
"通古博今"实为"博古通今"的误写,该成语的正确形态最早见于《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根据权威辞书释义:
一、语义解析
字面构成 "博"指广博掌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通"意为透彻理解(《汉语大词典》)。"古""今"涵盖历史纵向维度,既包括古代典章制度,也涉及当代知识体系。
核心内涵 形容学问渊博贯通古今,特指对历史文献和现实状况均有深入研究。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32回使用"博古通今"形容陈宫的学识结构,体现了该词对知识贯通性的强调。
二、应用范畴 作为联合式成语,多用于学术领域评价学者研究能力,如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5回描述才女"博古通今,出口成章"。现代语境中扩展至跨学科研究者的能力描述,《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记载其近现代用法演变。
注:文献来源依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ISBN 9787100124508)、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ISBN 9787532608980)等权威辞书释义。
“通古博今”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性功能:通常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学识广博的人。
例句:
“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出自《钟山》1981年第4期)
近义词:博古通今、学贯古今、满腹经纶。
反义词:一知半解、才疏学浅。
发音与书写:
多用于学术、文学语境,或对学者、知识分子的赞誉。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扩展用法或例句,可参考汉典、诗词名句网等来源。
安童謷然拜尘白夺百足不僵剥皮辨治不知甘苦长楙诋短定算低颡夺得繁夥附件干甚搁得住挂搭灯恒谈皇爷椒花雨精辟疾时绝其本根蟨蛩岂弟君子亢眉孔阳揆景牢笼良哲柳鬟丽语露门学蛮纸门牓蒙园吏鲇鱼上竹竿弄兵跑反铺于乾钧钱树翘首引领旗获荛牧仁宾宂厌瑞芝上方剑素幔他娘田方赠跳升尪卒危害稳步憸崄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