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司的意思、监司的详细解释
监司的解释
(1).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 汉 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监司。《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 明 杨珽 《龙膏记·赐玦》:“他始拿守令,继拿监司,我都不能禁他,如今该轮到我宰相了。” 清 李调元 《九月初六日过燕郊》诗:“我本治 河 监司官,闻言顿觉心难安。” 章炳麟 《訄书·禁烟草》:“烟叶之苦泽,下毒其壤,数年不能成菜茹,虽欲反而树稼,其道无繇。殖者滋庶,食者滋众,民利而翫之,监司恬而狎之。”
(2).监察。《后汉书·贾宗传》:“ 宗 擢用其任职者,与边吏参选,转相监司,以擿发其姦。”
词语分解
- 监的解释 监 (監) ā 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 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 监 (監) à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宦官,阄人)。国子监。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监生(在国子
- 司的解释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
网络扩展解释
“监司”是中国古代对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或机构的统称,其含义和具体职责随朝代演变有所不同。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监司”由“监”(监察、监督)和“司”(管理、掌管)组成,指负责监察地方官吏的官员或机构。其核心职能是监督地方行政,确保官员廉洁、政令畅通。
二、历史演变
- 汉代起源
汉代司隶校尉、刺史等官职已具备监察职责,被视为监司的雏形。
- 宋代定型
宋代在“路”级行政单位设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等官职,统称监司,负责监察州县官吏。
- 元明清延续
元代廉访使、明代布政使/按察使、清代道员等均属监司范畴,职能延续监察地方。
三、主要职责
- 监察官吏:监督地方官员的政绩与行为,举荐或弹劾不称职者(如宋代转运使需定期上报知州、通判的政绩)。
- 行政监督:确保中央政令在地方执行,如司法、财政等事务的合规性。
- 跨区协调:部分监司(如宋代提举常平司)还负责赈灾、水利等跨区域事务。
四、典型例子
- 宋代:转运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
- 清代:按察使(主管司法监察)、道员(分守道、分巡道)。
五、补充说明
监司制度体现了古代中央集权下“以官制官”的治理逻辑,通过层级监察防止地方权力失控。其名称和具体职能因朝代调整,但核心目标始终是维护中央权威与地方秩序。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监司的运作细节,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百科资料(如)。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监司》是一个汉字词语,古代常用于表示监察、监督的意思。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监司》的拆分部首为“⻏”和“⺼”,其中“⻏”为左边的部首,表示“门”的意思,“⺼”为右边的部首,表示“肉”的意思。它们的笔画数分别为3画和5画。
来源:
《监司》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制和行政管理体系。当时,监司是负责监察官员、监视行为等的机构或官职。其职责是监督公务的执行情况,保证官员廉洁奉公。
繁体字:
在繁体中文中,“监司”字的写法与简体中文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监司的写法与现代有所区别。其中,“监”字在《说文解字》中的写法类似于“+⻏+目”,表示监视、观察的意思;而“司”字则写作“老+⺼”,表示管理、掌管的意思。
例句:
1. 他是这个单位的监司,负责监察员工的工作情况。
2. 监司的职责是维护法纪,监督官员勤廉履职。
组词:
1. 监察:指对工作或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2. 监狱:指用来关押犯人并进行改造的场所。
3. 监管:指对某一范围的事物进行监督管理。
近义词:
监察、监视、监管。
反义词:
被监察、被监视、受监管。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监司》这个词的意思是监察、监督,其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和“⺼”,来源于古代官制和行政管理体系。它的古时候写法有所变化,繁体中文中与简体形式相同。使用例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此外,还提供了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以拓展词汇的应用范围。
别人正在浏览...
班荆边餉碧青布覆长价愁滴楚罗堆金迭玉鹅帖妢胡佛出世扶栏付治干瞪眼刚子格凛凛共性觏痻划桨黄鸎狐鬼交通进货恐吓款留连继流越马虎子买哄莫德格玛抹粉施脂木槿穆天子酿王牛录额真拟盐陪隶气禀请祷懃蕲群谤取平屈指可数蓐蝼蚁弱冠之年世乐时阳算发碎石娑婆[世界]太阳年天高皇帝远讬生危壁文标文君新寡五纪无量佛象筯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