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惭的意思、无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惭的解释

亦作“ 无慙 ”。 1.无所惭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神之来格,所贵无惭。”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

(2).引申指不逊于或当得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笔,研思之士,无惭匠石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枰中举国莫争先,女将驰名善战。玉手无慙国手,秋波合唤秋仙。高居师席把棋传,石作门生也眩。”

(3).不知羞愧。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六:“惟孜孜以安闲不扰为务,而不肯斯须就劳者,故圣人斥之为无惭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无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无所惭愧
    指行为坦荡,内心无愧。例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中“神之来格,所贵无惭”,强调对神明无愧;唐代杜甫诗句“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则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坦然。

  2. 不知羞愧
    含贬义,指缺乏羞耻心。如明代陈继儒《读书镜》提到“无惭人”指安于懒散、不愿作为者,现代用法多形容无视道德底线的人。


二、佛教术语

在佛教中,“无惭”(梵语a^hri^kya)为心所(心理现象)之一,属于随烦恼: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褒可贬,需结合上下文判断。佛教释义更侧重心理层面的分析,而日常用法多与道德评价相关。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无惭的意思

无惭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没有羞耻心,毫不惭愧。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无惭的部首是无字旁,笔画数为11画。

来源

无惭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秋官·大傅》中,意为无愧于人、无愧于心。

繁体

无惭的繁体字为「無慚」。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的无惭写作「無慚」。

例句

他在犯错误时从不感到无惭,总是推卸责任。

组词

无惭可以组成其他词语,如无耻、无羞、无惊等。

近义词

无恶意、毫不羞愧、不知羞耻。

反义词

有羞耻心、充满愧疚、感到惭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