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当得而得。《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 孔颖达 疏:“非义而取,谓之苟得。”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九:“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清 黄鷟来 《咏怀》之九:“小人务苟得,君子信艰贞。”
“苟得”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描述通过不正当或勉强的方式获得利益或结果,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以下是详细解释:
“苟得”由“苟”和“得”构成:
该词隐含对道义和原则的重视,常与“君子信艰贞”等表达形成对比,凸显坚守节操与苟且获利之间的对立()。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礼记》《前出塞》等古典作品。
苟得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草率地得到,得到时不顾一切。苟得的拆分部首为苟(gǒu)和得(dé)。其中,苟部首是由草字头部的苟组成,而得则是由彳部和寸部组成。
苟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中,最早的古代汉字写法是“苟得”,后来衍生出了“苟取”的写法。在繁体字中,苟得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为「苟得」。
在古时候,苟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主要是字形上的差异。在古汉字写法中,苟得的“得”字写作「⿻丷⿻亠寸」,而现代写法中的“得”字简化成了「⿰彳寸」。而“苟”字则一直保持不变。
以下是苟得的一些例句:
与苟得相关的组词包括:苟且、苟且偷安、苟且认输等。
苟得的近义词有:草率、贪心、贪婪。
与苟得相反的词是:谨慎、小心、审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