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迎夏。迎接暑气到来的祭礼。《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 孙诒让 正义:“逆暑迎寒者,迎其气之至而祭之,与迎春迎夏义同。”
“逆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逆暑”指古代迎接暑气到来的祭礼,属于季节祭祀的一部分,与“迎夏”同义。其中“逆”意为“迎接”(如《周礼》中“逆暑迎寒”的用法),“暑”指暑热之气。
现代语境中该词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中。需注意与部分网络释义(如“勇敢逆行”)区分,后者属于现代引申或误读。
如需进一步考据,可参考《周礼》原文及清代孙诒让的注疏。
《逆暑》是指与夏天正好相反的季节,即相对于夏天的寒冷季节。逆暑常用来形容秋季或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下降的时候。
《逆暑》的拆分部首为辶和日,辶表示行走,日表示太阳。总计共有14个笔画。
《逆暑》是由简体汉字演变而来的词语,没有繁体字形式。
古时候,《逆暑》没有具体的固定写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的形状也产生了变化。但是,大致上可以采用辶日的组合,表示行走迎着太阳步行的意思。
1. 秋风乍起,逆暑的凉意沁入了我的心底。
2. 这个地区的冬天非常漫长,逆暑时间长达半年。
组词:逆寒(指与冬天相反的季节,即相对于冬天的温暖季节)
近义词:逆春(指与春天相反的季节,即相对于春天的寒冷季节)
反义词:午夜(指夜晚的最后一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