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骂并诘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震主》:“上倚醉拔剑断其总角,羣竖肤诉於 冯保 , 保 奏之慈圣,次日召上詬詰甚苦。”
“诟诘”是一个由“诟”和“诘”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诟诘”指责骂并诘问,即通过严厉的言辞批评、责备他人,同时追问缘由或要求解释。例如明代文献中记载的“次日召上诟诘甚苦”,便体现了这种带有质问的严厉指责。
两者结合后,既包含对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又强调通过质问追究责任。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描述皇帝因醉酒犯错后被太后严厉责问的情景:“次日召上诟诘甚苦”。这一用例体现了“诟诘”常用于上级对下级或权威者对犯错者的批评场景。
需与单纯表达不满的“抱怨”或仅指批评的“诟病”区分开。“诟诘”更突出“追问责任”的主动性,常见于需要追责的严肃场合。
《诟诘》(gòu jié)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批评、责备、指责、诘问等意思。
《诟诘》由“言”(yán)和“龙”(lóng)两个部首组成。其中,“言”是表示语言的意思,起到辅助解释的作用;“龙”表示该字在汉字中的位置。
《诟诘》共由13个笔画组成,需要依照正确的书写顺序逐笔组成。
《诟诘》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被收入《广韵》以及《康熙字典》中,是一种古代汉字。
《诟诘》的繁体字为「詬詰」,与简体字的形状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在古代,书写汉字的方式与现代稍有不同。在古时候,每个字的左右结构称为“旁”,上下结构称为“头”。《诟诘》的古时汉字写法是:言左首龙右或龙左首言右。
1. 听到他的诟诘,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2. 他对政府的腐败现象进行了尖锐的诘问。
1. 批诘:指批评指责。
2. 诘评:指通过诘问和评价来指责。
3. 诘责:指通过诘问和责备来批评。
1. 斥责:指责备、申斥。
2. 批评:指对错误或问题进行指责或评价。
3. 指责:指对错误或过失进行责备。
1. 赞扬:表示赞美、称赞。
2. 肯定:表示确认、同意。
3. 表扬:表示对好的行为或成就表示赞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