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诟诘的意思、诟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诟诘的解释

责骂并诘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震主》:“上倚醉拔剑断其总角,羣竖肤诉於 冯保 , 保 奏之慈圣,次日召上詬詰甚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诟诘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诟”和“诘”两个语素构成,其含义可从字源、权威词典释义及用法特征三方面进行阐释:

一、字源与构成

  1. 诟(gòu)

    本义指耻辱,引申为怒骂、斥责。《说文解字》释为“謑诟,耻也”,段玉裁注:“诟者,詈辱也”。其核心语义聚焦于言语上的羞辱性指责。

  2. 诘(jié)

    意为追问、责问。《说文解字》注:“诘,问也”,强调通过连续质问追究责任或真相。

二、词典释义与权威解释

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及《辞源》(第三版)的收录:

诟诘(gòu jié)

指严厉的责问与斥责,包含公开羞辱与步步紧逼的质问双重意味。其语义强度高于一般批评,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表达对他人过失的激烈谴责。

来源:

三、用法与语境特征

  1. 语义侧重:

    强调以激烈言辞公开羞辱(诟)并层层逼问(诘),如“当庭诟诘其罪”。

  2. 语体色彩:

    属书面雅言,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政论文本,如《明史·奸臣传》载严嵩“屡遭言官诟诘”。

  3. 情感强度:

    隐含强烈道德批判,近义词为“诟病”“诃诘”,但“诟诘”更具攻击性与压迫感。

诟诘是融合羞辱性斥责与追责式质问的高强度贬义动词,其权威释义源自经典辞书对字源的考据及历史语用实践的总结。

网络扩展解释

“诟诘”是一个由“诟”和“诘”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诟诘”指责骂并诘问,即通过严厉的言辞批评、责备他人,同时追问缘由或要求解释。例如明代文献中记载的“次日召上诟诘甚苦”,便体现了这种带有质问的严厉指责。

二、字词拆分

两者结合后,既包含对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又强调通过质问追究责任。

三、文献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描述皇帝因醉酒犯错后被太后严厉责问的情景:“次日召上诟诘甚苦”。这一用例体现了“诟诘”常用于上级对下级或权威者对犯错者的批评场景。

四、现代使用场景

  1. 书面表达:多用于历史、文学作品中,如描述古代君臣、家族长辈的严厉训斥。
  2. 口语替代:现代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斥责”“质问”等词,但“诟诘”仍适用于强调带有追问的批评语境。

五、注意区分

需与单纯表达不满的“抱怨”或仅指批评的“诟病”区分开。“诟诘”更突出“追问责任”的主动性,常见于需要追责的严肃场合。

别人正在浏览...

抱拥把玩无厌便辟别裁孛娄播乱超迈秤房穿崩倒反帐丁宁短平快舵杆多滥房灵蕃厘俸绢罦罳干船坞过慝河身合愿怀书滑头鬼货室江烟噍骂娇娃椒锳经济金钱癣进狩鹫石疾行捐位看来六更卵色昧机愍愍目波闹动拿送弄臣盘折轻凉确撞屈迹蠼螋疮呿呀洒涕闪烁史官手影戏熟菜苏州市天井关同日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