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追究;追查。《汉书·梁孝王刘武传》:“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躡寻,不得转移。”《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四年》:“文吏躡寻。” 胡三省 注:“躡寻者,谓躡其失言之后,而寻其内乱之跡也。” 明 文徵明 《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沉公行状》:“先是,公以入贺万寿节至京,逆 瑾 方用事,恶公不为礼,遣中尉躡寻其过,攟摭无所得。”
(2).跟踪寻找。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蔡河秀才》:“两人者元未尝謁宿假,不敢躡寻,遂归。”
“蹑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对事件或言论进行深入调查、追踪真相。例如:
指暗中跟随或寻觅目标。例如:
该词多用于古籍文献,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学研究领域。
《蹑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悄悄地跟随或追踪。它表示暗中观察或追寻某人的行踪,通常有隐蔽和暗藏的意味。
《蹑寻》由两个部首组成:走部和寸部。
走部有两个笔画,寸部有三个笔画,共计五个笔画。
《蹑寻》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篇,意为悄悄地跟随或寻找。后来在古代文人笔记和小说中广泛使用。
《蹑寻》的繁体字为「躡尋」。
在古代,「蹑寻」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例如在《庄子》中的写法为「踳訊」。
1. 他们偷偷地蹑寻着那个神秘人,想看看他到底要做什么。
2. 警察通过蹑寻罪犯行踪,最终将其逮捕归案。
1. 蹑影:意为悄悄地跟随,形容行动隐蔽。
2. 跟踪:意为紧跟在后面,密切注意对方的行踪。
3. 追踪:意为追逐并寻找某人或某物的行踪。
1. 偷偷摸摸:含义与蹑寻相似,指暗中进行行动。
2. 暗中窥视:意为秘密观察,通常有隐蔽和不可察觉的意味。
3. 跟踪追踪:与蹑寻意思相近,都描述了观察或追踪某人的行踪。
公开行动、明目张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