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耕的意思、谷口耕的详细解释
谷口耕的解释
典出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后以“谷口耕”指隐居生活。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废忘淹中学,迟迴 谷口 耕。”
词语分解
- 谷的解释 谷 (③④穀) ǔ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谷。河谷。 喻困境: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谷。百谷。 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谷物。谷米。稻谷。 姓。 笔画数:; 部
网络扩展解释
“谷口耕”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典故,主要用于代指隐居生活,具体解释如下:
1.典故来源
- 出自汉代扬雄的《法言·问神》。文中提到“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讲述郑子真拒绝高官厚禄,选择在谷口(地名)岩石下隐居耕作的故事。
- 后世将“谷口耕”提炼为象征隐逸的固定表达,如《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也记载了相关事迹,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象的传播。
2.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直接指郑子真隐居耕作的行为。
- 引申义:衍生为对淡泊名利、远离世俗的隐士生活的代称,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中表达归隐志向。
3.文学引用
-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五言述德抒情诗》中写道:“废忘淹中学,迟迴谷口耕”,以“谷口耕”自喻隐退心态。
- 宋代以后,该词频繁出现在田园诗或表达仕隐矛盾的文学作品中,成为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符号之一。
“谷口耕”通过历史人物郑子真的故事,凝练了中国文化中对高洁品格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其内涵随着文学化用不断丰富,成为隐逸文化的重要语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