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又:“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鳥,指南方朱鳥七宿;火,指東方蒼龍七宿。後以“鳥火”泛指體現時序變遷的日月星辰。 清 顧炎武 《堯廟》詩:“鳥火頻推革,山龍竟棄捐。”
“鳥火”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天文星象含義
源自《尚書·堯典》記載的古代天文觀測:“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春分時南方朱鳥七宿出現)和“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夏至時東方蒼龍七宿出現)。其中“鳥”指南方朱鳥七宿,“火”指東方蒼龍七宿,合稱“鳥火”以代指星辰運行規律,象征時序變遷。清代顧炎武在《堯廟》詩中曾用此典,如“鳥火頻推革”,暗喻朝代更疊如星辰輪轉。
引申的比喻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鳥火”作為成語時,可指“微弱的火花或光芒”,比喻微小但蘊含潛力的力量。例如形容某人才能初顯,或事物初露端倪。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網絡語境,傳統文獻中較少見。
注意差異
需注意兩類解釋的來源差異:天文含義有明确古籍依據且權威性較高,而比喻義更多是現代擴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鳥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燃燒的鳥類或鳥兒出現的火焰。這個詞通常用來比喻燃燒的火焰的形狀或顔色酷似飛行中的鳥兒,給人一種動态而美麗的視覺感受。
《鳥火》這個詞的部首是“鳥”(niao3)。
根據《新華字典》,《鳥火》共包含8個筆畫。
《鳥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詩中寫道:“鳥火花明愁敵膽,鳳箫聲杳怕秋空。”由此可見,此詞是文人雅士創作的文學意象,用來形容夜晚的火焰與飛翔的鳥兒的美妙融合。
《鳥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鳥火」。
根據《康熙字典》,《鳥火》在古時候的字形寫作「鳥⿰火」。其中,「⿰」為字旁形狀,用來表示「火」字在鳥的上方。
1. 夜晚,在篝火旁,看到升騰的鳥火,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 暮春時節,太陽西斜,天邊升起一抹金色的鳥火,點亮了整個天空。
1. 鳥羽:指鳥兒的羽毛。
2. 火光:指火焰的光輝。
3. 火紅:指火焰所呈現的紅色。
1. 燃燒的火焰
2. 火光飛揚
1. 熄滅的火焰
2. 滅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