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杵成针”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再困难的事情也能成功。核心在于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即使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只要持之以恒,终会达成目标。
该成语不仅适用于学业或事业,也可激励人们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保持耐心与决心。其核心精神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通,强调主观努力的重要性。
《铁杵成针》这个词,意思是指通过努力和毅力,就能够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它比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最终取得成功。
拆分部首和笔画:
《铁杵成针》这个词可以分解成三个部首和十一笔画,部首包括金属部首“钅”、木部首“木”和金属部首“钅”,笔画分别为四画、四画和三画。
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一项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曹全碑的工匠,他决心要造一根细如针尖的金属棍子。他用了十年时间不间断地用铁杵敲打松木,最终把松木敲成了一根细针。因此,这个成语就得以形成。
繁体:
《鐵杵成針》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这个成语有不同的字体和写法,如“鐵杵變針”、“鐵杗為針”等。
例句:
1. 他不断努力,终于将那根铁杵变成了一根针。
2. 通过不懈的辛勤努力,铁杵真的可以变成针。
组词:
铁杵、成针、铁杵磨针、针锋相对。
近义词:
努力奋斗、有志者事竟成、坚持不懈。
反义词:
半途而废、杳无音信、功败垂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