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王后所持象征权位的瑞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 郑玄 注:“如王之镇圭也。” 贾公彦 疏:“言是谓内镇者,对天子执镇圭为内,若内宰对大宰为内,内司服对司服为内。王不言外者,男子居外是其常,但妇人阴,则得内称也。”
(2).境内腹地重镇。《南齐书·州郡志上》:“今京城因山为垒,望海临 江 ,缘 江 为境,似 河内郡 ,内镇优重。”《新唐书·藩镇传·刘从谏》:“朝议谓 上党 内镇,与 河朔 异,不可许。”
“内镇”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两个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代王后所持的瑞玉 指周代王后用于象征权位的礼器,形制为大琮(一种玉器)。根据《周礼·考工记·玉人》记载,其规格为“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由宗后(王后)执掌,与天子所持的镇圭相对应,体现内外礼仪制度的区分。
二、境内核心军事重镇 指国家腹地的重要战略城镇。例如《南齐书·州郡志》提到京城因地形险要成为“内镇”,《新唐书》中上党地区因地理位置特殊被称作“内镇”,与边疆藩镇形成对比。
补充说明: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内镇”解释为“内心深处的平静”,但此释义缺乏历史文献支撑,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南齐书》等原始文献。
《内镇》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内部安定、安静的地方,也可以指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内镇》由部首组成:内(内部)和镇(安定、稳定)。内部的部首是人,镇的部首是广。拆分笔画分别是内(丨一一)和镇(厂一一丨一)。
《内镇》起源于汉字文化,是一个由汉字组成的词语。它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内镇》的古时候写法和现代写法相同。
1. 在那个小村庄里,整个村子浸在宁静的内镇之中。
2. 经过一段艰苦的心理疗养,她终于找到了内镇。
组词:内心、内部、内地、内外、安镇、镇静、镇定。
近义词:内宁、心静、平和。
反义词:外乱、心烦、不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