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法的意思、官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法的解释

亦作“ 官灋 ”。国家的法规、法度、法律。《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六曰官灋,以正邦治。” 郑玄 注:“官灋,谓职所主之法度。” 孙诒让 正义:“官法,谓邦之大事各有专法,箸其礼节名数,若今会典、通礼之属,一官秉之,以授众官,使各依法共治之,是谓官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今 世名 不烦官法,手刃其人,以报父仇,特来投到请死,乞正 世名 擅杀之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法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指官府制定的法律、法令或规章制度,是古代中国行政与司法体系中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成文规范。以下从权威文献角度分层次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官府法令

    指由国家政权机构颁布的法律条文,用于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统治秩序。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官府的法令”,强调其官方性与强制性特征。

    :《周礼·天官·大宰》载“以八法治官府”,其中“官法”即指治理官吏的行政法规。

  2. 行政规章

    特指针对官吏职责与行为的制度规范,如考核、奖惩等。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部》提及“恪守官箴,凛遵官法”,此处“官法”即官吏需严守的职务准则。


二、词源与演变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释义为“官府的法令”,引《汉书·刑法志》佐证其法律效力。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标注其双重属性:既为治国律令,亦为官吏职务规范。

  3. 《周礼注疏》(郑玄注)

    “官法”与“官计”“官刑”并列,构成古代官吏治理体系的核心制度。


四、与现代术语的关联

“官法”在当代可对应行政法规或行政法,但需注意其古代语境中的泛法律属性(涵盖刑事、民事规则),与现代行政法的专门性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2. 古代汉语词典编纂组. 《古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4.
  3. 郑玄(注), 贾公彦(疏). 《周礼注疏》[M]. 中华书局, 2019.

网络扩展解释

“官法”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国家的法规、法度或法律,相当于现代的行政法规或法律体系。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基本定义

  1. 词义
    由“官”(官府、国家机构)和“法”(规则、制度)组成,指官府制定的强制性规范,用于约束官吏行为、维护国家治理秩序。

    • 《周礼·天官·大宰》提到:“以八灋治官府……六曰官灋,以正邦治”,郑玄注为“职所主之法度”,即各官职需遵循的专有法规。
  2. 现代对应
    类似今天的行政法规,如《管子》中“奸吏伤官法”即指官吏违反国家法律。


二、历史语境与演变

  1. 古代用法

    • 早期侧重官吏职责规范,如《周礼》中“官法”要求官员按特定法度履行职责。
    • 后扩展至国家整体法律,如《二刻拍案惊奇》用“不烦官法”代指不通过官府审判。
  2. 现代延伸
    当代“官法”一词已少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法律继承了“以法正治”的核心理念。


三、古籍用例


四、总结

“官法”是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既包括针对官吏的职责规范,也涵盖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其内涵随时代演变,但核心始终围绕以法治国的理念展开。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管子》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把滑败将柏陵白羽箭宝钻禀姿拨捩触景伤怀出临翠鳞大恋电阻器定乱扶衰鸫鵍斗脚恩除二郎腿发酵偾兴辅导服软符样嘎支骨董饭古已有之号叫淮涡神话路回易绛台基底动脉诫饬记録本禁塞连翻铃绦吕蒙帽子马羊劫棉花民经麋茸盘木樵隐罄困芹宫日累月积侍中貂守产衰瘁疏惶殊甚睢苑铁饼黈纩推述诬愬贤劳险乱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