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挠闷的意思、挠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挠闷的解释

烦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挠闷》:“ 贞元 十一年, 吕渭 第一榜,挠闷不能定去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挠闷”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形和文献用例中解析。“挠”本义为搅动、扰乱,如《说文解字》释为“扰也”;“闷”指心情郁结不畅,《广雅·释诂》注为“懑也”。二字连用后特指心神被扰乱而产生的烦闷情绪,常见于明清小说及医籍文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载“忧恚则气结,挠闷则神昏”,此处“挠闷”描述情志不畅引发的生理反应。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中“心挠闷不可忍”的表述,则生动刻画了人物因焦虑产生的心理状态。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但在中医典籍里仍保留着对情志致病的病理描述功能。

文献来源参考: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张揖《广雅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3.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4. 蒲松龄《聊斋志异》(齐鲁书社全本汇校版)

网络扩展解释

“挠闷”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náo mèn,主要表示烦闷、压抑的心理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字义分解

  1. 挠(náo)
    • 本义为“用手指轻抓”(如挠痒痒),引申为搅扰、阻碍(如阻挠),也含“弯曲、屈服”之意(如不屈不挠)。
  2. 闷(mèn)
    • 指心情烦闷、不舒畅(如郁闷、沉闷),也可表示密闭不透气的环境(如闷热)。

三、历史用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主司挠闷》记载:“贞元十一年,吕渭第一榜,挠闷不能定去留。”
(意为:吕渭作为主考官因烦闷难以决定考生去留,体现“挠闷”的动词用法)。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挠闷”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近义词包括烦闷、抑郁、焦躁,反义词可对应畅快、愉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词语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网(来源:、3、5)。

别人正在浏览...

阿龙白鸡壁邻补气步挽车詧核赤脚仙人楚酷大渡河悼惧凋槁断云防头分甘共苦奋呼甘奇耕寮更且弓工横眼后浪推前浪剪髪被褐江南践石街梢鸡群鹤九点圆欿欿口锋扣头来使烂贱拦劝牢鼎老叔雷达站了了理虚轮当面对木患子啮龁聂聂泞泥腻旗辟称襁褓清尘骑邑阙政弱年三支赡辞深壁固垒师爷税侩水浴顺流萧娘胁肩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