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山铁案的意思、南山铁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山铁案的解释

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 元紘 早修谨,仕为 雍州 司户参军。时 太平公主 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磑, 元紘 还之民。长史 竇怀贞 大惊,趣改之, 元紘 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谳狱引律同而不同》:“前之所断,不愧南山铁案,盖其情实可诛,则虽死而无怨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山铁案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证据确凿、不可推翻的最终判决或结论,强调裁决的公正性、稳固性和不可动摇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本义解析

指像南山一样稳固、铁一般确凿的判决。其中:

二、典故溯源(核心权威来源)

典故出自唐代史书《旧唐书·李元纮传》:

唐代雍州司户李元纮审理“太平公主与僧寺争碾硙(水磨)”案。太平公主权势熏天,但李元纮秉公判决僧寺胜诉。上司窦怀贞迫于压力要求改判,李元纮提笔在判决书后写道:“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旧唐书·卷九十八·李元纮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此故事被宋代《太平御览》、清代《纲鉴易知录》等典籍转载,成为“南山铁案”的语源依据,凸显古代司法者不畏强权的精神。

三、引申含义

现代用法已超越司法范畴,泛指:

  1. 经严格论证的定论:如学术研究、历史考据中不可置疑的结论。
  2. 不可变更的决定:形容组织或权威机构作出的最终决议。
  3. 道德与正义的象征:借喻坚守原则、不为外力所屈的立场。

四、权威词典释义

五、用法示例


参考资料原文来源:

  1. 《旧唐书·李元纮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太平御览·职官部》(中华书局影印本)
  3.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开明出版社)
  4.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南山铁案”是一个历史典故类成语,指证据确凿、不可动摇的判决或结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源自唐代司法案例,形容案件判决公正严明,即使面对权势压迫也绝不更改。成语中的“南山”指终南山,“铁案”则比喻如铁般坚固的定案。

二、历史出处

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唐中宗时期,雍州司户参军李元纮审理了一起寺院与太平公主争夺石磨(碾硙)的财产纠纷案。他顶住上司窦怀贞的压力,在判决书上写下“南山可移,判不可摇”,将石磨判还寺院。

三、核心特征

  1. 不畏强权: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女儿,权势极大,李元纮仍秉公执法。
  2. 证据确凿:判决基于对寺院合法拥有石磨的事实认定。
  3. 司法典范:成为中国古代司法公正的象征,被《旧唐书》等正史记载。

四、后世引用

清代黄遵宪在《感事》诗中化用此典:“东市朝衣真不测,南山铁案竟无名”,借古喻今表达对司法公正的期许。

五、注意矛盾说法

有少数现代资料(如)误将典故起源归于明代《水浒传》,但权威史书及多部词典均明确记载为唐代事件,建议以正史记载为准。

扩展阅读:该成语在现代法治语境中,常被用来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参考、6、9)。

别人正在浏览...

薄怯怯不尴不尬产的长驱直进禅经朝宗瞋怒雨崇堕漴射丢荒旛旛風角風柯丰雍覆席贡诗规整孤睽话盒子黄道带画十字钧容龛居款纹拉谈类函量器理董鲤簰理想主义鸾鞾猛虎内意叵奈钱限桥路庆功顉颐杞天之虑诎免热电沙笔神器十死不问兽灾斯翚馊主意肃驾狧狧同符合契通物投果无头物议沸腾衔轭跣跳宪谕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