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虢的意思、南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虢的解释

周 时诸侯国名。本封于 西虢 ,在 陕西 。 平王 东迁,徙于 上阳 ,改称 南虢 。故城在今 河南省 陕县 东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虢是周代诸侯国虢国分裂后形成的重要分支政权,其名称源于地理方位与宗法分封制度,在春秋时期具有显著历史地位。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史料详述其含义:

一、名称释义

南虢指周代虢国宗室南迁后建立的政权(前9世纪—前655年)。"虢"源自姬姓封国名,本义为"虎所抓画迹"(《说文解字》),象征勇武;"南"表方位,与西虢(陕西宝鸡)、东虢(河南荥阳)形成地理区分。《汉语大词典》释为:"周代诸侯国名,虢仲之后,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

二、地理位置

据《史记·周本纪》载,南虢定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市李家窑遗址),辖域涵盖豫西崤山地区。《水经注·河水》考证其疆域"西接秦陇,东连河洛",扼守崤函古道要冲。现代考古发现的三门峡虢国墓地(含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墓)印证了都城位置。

三、历史沿革

  1. 立国背景:西周晚期,原居雍地的西虢为避犬戎威胁东迁,周宣王封虢季氏于上阳建南虢(《竹书纪年》)。
  2. 灭亡事件:前655年晋国"假道伐虢",借道虞国攻灭南虢,留下"唇亡齿寒"典故(《左传·僖公五年》)。
  3. 文化遗存: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虢季子白盘"(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及青铜礼器群,实证其宗法制度与周礼传承。

四、与北虢关系

《汉书·地理志》提出"北虢"概念,但现代研究认为南虢、北虢实为同一政权:南虢都上阳(黄河南岸),北虢为下阳要塞(山西平陆),系"虢国两邑"的政治军事共同体(李峰《西周的灭亡》)。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3. 《三门峡虢国墓》(文物出版社考古报告)
  4. 《左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南虢”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及相关背景:

一、作为历史地名(周朝诸侯国)

  1. 历史沿革
    南虢是周朝诸侯国名,原为西虢(位于陕西),西周灭亡后随周平王东迁至河南上阳(今三门峡市陕州区东南),改称南虢。其疆域跨黄河两岸,北虢(今山西平陆)为其附属城邑,故南虢与北虢实为一体。

  2. 地理位置
    核心区域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都城上阳遗址发现于陕州区李家窑村。公元前655年,南虢被晋国所灭,成语“假途灭虢”即源于此事件。

二、作为成语的引申含义

  1. 基本释义
    “南虢”在古籍中衍生为成语,形容地方荒凉贫瘠、人烟稀少。此用法源于《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行军至南虢地区,感叹其荒芜景象。

  2. 地理争议
    部分文献(如、2)提到南虢位于湖南、湖北交界,可能与虢国分支或后世地名混淆。主流历史考证以南虢位于河南陕县为权威结论。

三、文化价值

虢国考古遗址(如虢国墓地)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其青铜器、玉器等文物系统展现了西周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提示:如需了解虢国更多分支(如东虢、西虢)或考古细节,可参考、7、9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阿爸白白百千半壁厢敝裂谗孽车窗扯乱弹承托倒[立]像颠颠痴痴点点搠搠蝶羽冬葵短券风说風俗畫分务伏气诟詈衮阙合嘴怀安慌错华缨家兵坚深检文勦办界天尽瘁矜勇钧天柳梢厘盐痢症鲁钝緑毛么凤卖串儿鸣锣开道内事宁心屏絶起寝权尊热浪三茶六饭收摊书不释手棠銕帖括派贴律题花通风机屯扎玩读僞本未遑纤蠹小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