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书不释手的意思、书不释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书不释手的解释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北史·牛弘传》:“﹝ 牛弘 ﹞性宽厚,篤志於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书不释手"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人对书籍极其喜爱,拿在手里就舍不得放下,沉浸其中。它源于更常见的成语"手不释卷",两者意义相通,均强调勤奋好学或对阅读的痴迷。

详细释义:

  1. 字面意思:

    • 书: 指书籍、书本。
    • 不释: “释”意为放下、松开。“不释”即不放下、不松开。
    • 手: 指手中。
    • 合起来,字面意思就是:书本不(从)手中放下。意指书本一直在手里拿着,舍不得放下来。
  2. 引申义与用法:

    • 形容一个人酷爱读书,勤奋好学,一有空闲就抓紧时间阅读。
    • 形容一个人对某本书极其喜爱、入迷,读得废寝忘食,沉浸在书的内容中,不愿意中断阅读。
    • 强调的是一种专注、投入的状态,体现了对知识或阅读本身的强烈渴望和浓厚兴趣。
    • 通常用作褒义词,赞扬他人的学习精神或对书籍的热爱。
  3. 典故渊源(增强权威性): “书不释手”与更为人熟知的成语“手不释卷”同源,后者有明确的历史典故出处:

    • 据《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发奋读书,学识大进,连一向轻视他的鲁肃也惊叹其才略,称其“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则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而吕蒙勤奋学习的状态,就被描述为“蒙始就学,笃志不倦…虽在军旅,常手不释卷”。这里的“手不释卷”生动刻画了吕蒙刻苦攻读的形象。
    • “书不释手”可以看作是“手不释卷”的一种同义或近义表达,其语义和用法完全一致,都源于古人勤奋好学的典范事迹。权威的汉语词典在解释“书不释手”时,常会关联或引用“手不释卷”的典故作为支撑。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 - 汉典):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之一。其网络版“汉典”提供了详尽的词语解释和溯源。在解释“手不释卷”时,明确引用了《三国志》裴松之注的典故。对于“书不释手”,虽可能作为“手不释卷”的变体或同义表达收录,其核心释义与之相同。访问汉典相关词条可获取详细释义和出处引用。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撰的权威规范词典。该词典对“手不释卷”有标准释义:“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书不释手”虽非该词典主条,但其含义可据此理解。
  3. 《辞海》(第七版):大型综合性辞典,兼具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其对“手不释卷”的解释同样会强调其源于《三国志》注的典故,释义为“手不放下书卷。形容勤学不倦。” 这为理解“书不释手”提供了坚实的语义和语源背景。
  4. 古籍原文印证: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虽在军旅,常手不释卷。” 这是成语最核心、最权威的出处依据。
    • 后世文献如《梁书》、《南史》等也有类似“手不释卷”的记载,用于形容好学之人。

网络扩展解释

“书不释手”是一个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背景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结构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北史》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昂激案衣白鹊奔崩不欺闇室补荫葱茂撮泡岱斗诞生大赦定编饭库凡下反种革鞜共川鼻饮贯统过去未来豪敢赫赤河漫滩后齿花花草草槐壤宦游子江滩哜嘈急澜檕梅抗命扣马篮舁陆产论讨昧没纳兰词纳履踵决难解牛客骈肩叠迹平逵披檐钱埒浅鲜迁志气泵祇树人事不省仁羿石留疏户宿兵随脚通传辋幰帷箔无间地狱鲜希咸阳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