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履踵决的意思、纳履踵决的详细解释
纳履踵决的解释
见“ 纳屨踵决 ”。
词语分解
- 纳履的解释 .穿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彼晨而兴,缨冠纳履。”《镜花缘》第八三回:“所以 信陵君 为 侯生 执轡, 张子房 为 圯上老人
- 踵决的解释 见“ 踵决 ”。亦作“ 踵决 ”。鞋跟破裂。形容贫困。《庄子·让王》:“ 曾子 居 卫 ,緼袍无表,颜色肿噲,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缨絶,捉衿而肘见,纳屨而踵决。” 成玄英 疏:“履
网络扩展解释
“纳履踵决”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指穿鞋时一提鞋,脚后跟处的鞋面就破裂。形容生活极度贫困,连基本衣着都无法维持完整。
- 结构解析:
- 纳:穿(鞋);
- 履:鞋子;
- 踵:脚后跟;
- 决:破裂。
出处与典故
- 《韩诗外传》记载:
原宪(孔子弟子)生活贫困,头戴楮树皮做的帽子,手持藜杖,衣衫褴褛。整理帽子时帽带断裂,拉扯衣襟时露出胳膊肘,穿鞋时鞋后跟破裂。
- 《幼学琼林》扩展:
明代文献中,该成语与“捉襟见肘”并用,进一步强调曾子(另一儒家学者)的穷困窘迫。
用法与特点
- 语法功能:多作定语,用于描述生活贫困的状态(如“纳履踵决的处境”)。
- 感情色彩:含贬义,突出困顿潦倒。
- 生僻程度:现代使用较少,属书面语词汇。
近义成语
补充说明
该成语通过衣着细节的破损,以小见大地刻画贫困,具有生动的画面感。需注意其与“纳履决踵”为同源异形词,后者更强调“穿鞋即破”的动作连贯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纳履踵决》的意思
《纳履踵决》是一个成语,意为“脚边放好鞋子,决不改变主意”。它形象地比喻一个人的决心坚定,始终不易动摇。
拆分部首和笔画
《纳履踵决》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纟、广、足和冖。它的总笔画数为24画。
来源
《纳履踵决》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儒家学者,他主张儒家思想,特别强调“纳履踵决”,即坚定立志,决心果断。
繁体
《纳履踵决》的繁体字是「納履踵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纳」字的上部分写得像一个小纟,下部分写得像手在拿东西。「履」字的古字形中间的“尸”字横着写,并没有现代的叉状。 「踵」字则把「足」字加上「重」字,表示一只脚踝负重。
例句
他从小立下志向,纳履踵决,一直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组词
坚决、断然、毅然、果断
近义词
决志、坚定、鞠躬尽瘁
反义词
犹豫、动摇、优柔寡断
别人正在浏览...
暗想白眚拔类超羣碧楮比众部元沧渊常柄惩毖吃辛吃苦川军牒状鞮汗恩牓蜂至高矩公尹国利韩陵石鹤操化碧花簇诲教火引讲用见御角抿居心叵测开镰尻轮嗑咂宽大为怀撂蹶子林沼龙牙忙迫蒙覆凝聚力旁期陪席泼妇骂街泼命牵扰怯坎儿熔古铸今恃赖守法首官数见不鲜酸浆他乡腾粜童第周完办违害就利文牺舞妓五敛子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