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兰的意思、纳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兰的解释

复姓。 金 代有 纳兰邦烈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兰(nà lá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作为姓氏

纳兰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原为“那拉氏”(满语:ᠨᠠᡵᠠ ᡥᠠᠯᠠ,转写:Nara hala),汉译时多作“纳兰”。该姓氏源自叶赫部(今吉林四平),属满洲正黄旗与镶黄旗。《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其为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即出自此族。该姓氏承载着满族部落历史与清代贵族文化,常见于清史文献及满族家谱研究。

二、作为文化符号

因纳兰性德(1655-1685)的文学成就,“纳兰”一词衍生为清代文人精神的象征。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词风哀婉清丽,被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徐乾学在《通志堂集序》中评其词“哀乐无端,深情幽艳”,王国维《人间词话》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其代表作《饮水词》成为研究清初词学的重要文本,“纳兰词”亦固定为文学史术语。


参考文献

  1. 《皇朝通志·氏族略》,清代官修史书,记录满洲氏族源流。
  2. 徐乾学,《通志堂集序》,清康熙刻本,收录于《纳兰性德全集》(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王国维,《人间词话》,清末词学批评著作,通行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注释本。

(注: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纳兰”一词的含义可从姓氏、历史及文学角度分述如下:

  1. 姓氏起源
    纳兰(Nara)是金代女真族“白号之姓”中的复姓,原意为“恋”,引申为依恋、留恋。该姓氏后演变为满族姓氏“那拉”,叶赫部族(今辽宁境内)的纳兰氏即属此支系,与清宫剧中的“叶赫那拉”同源。其族源自蒙古土默特部,后融合于女真族群。

  2. 历史人物
    作为复姓,金代有纳兰邦烈,清代最著名的纳兰氏人物是词人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他出身满洲正黄旗贵族,父亲为权臣明珠,曾任康熙帝的一等侍卫,文武兼修,但仅31岁早逝。

  3. 文学意象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风继承南唐李煜,直抒性灵。王国维评其“未染汉人习气”,融合满族质朴与汉文化雅致。代表作《饮水词》多写悼亡、边塞与人生感悟,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等句广为传诵。在文学作品中,纳兰常被塑造成痴情贵公子形象,如梁羽生《七剑下天山》中的纳兰容若。

  4. 文化影响
    纳兰词在当代仍受推崇,其姓氏亦因文学形象与历史交织,成为贵族气质与深情才子的象征。慈禧太后所属的“叶赫那拉”氏,与纳兰氏同源,进一步加深了该姓氏的历史厚重感。

别人正在浏览...

白蕤百务具举辈学标手钱并蒂冰库财不露白剗类承睫词采从容蹙蹙靡骋大旱望云霓淡薄地棍顶部高莽各安生业官联规临煎促见风转篷降黜坚信接联井圃吉网罗钳楫櫂眷渥忾敌蝌蚪文字旷世逸才敛眸謧詍龙疏轮回明达默运辇车盘陀路剽利平圃破崖絶角谦贱峭巘弃础辁材囷廪柔汤软颚山呼述怀束马蹄角无惭享年乡耆鲜卉小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