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月的意思、断月的详细解释
断月的解释
指农历正、五、九三个月。佛教宣扬在此三月内断荤食素以积德邀福, 唐 代在此三月内延缓执行死刑。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三长月》:“释氏以正、五、九月为三长月,故奉佛者皆茹素。其説云:天帝释以大寳镜,轮照四天下,寅、午、戌月,正临 南赡部洲 ,故当食素以徼福,官司谓之断月。”参见“ 三长月 ”。
词语分解
- 断的解释 断 (斷) à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弉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判定,决定:判断。诊
- 月的解释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计时单位:一月。月份。岁月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
专业解析
"断月"是一个相对古雅且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
本义:时间的中断或分隔
- "断"意指截断、隔开、中止;"月"指月份或月光。组合起来,"断月"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月份的中断或月光被遮蔽。
- 引申为时间的分隔、间歇,或者景象(尤指月光)的暂时消失或遮蔽。例如,形容云彩遮住月亮,造成月光中断的景象。
-
引申义:离别、分隔
- 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中,"断月"常被用来象征或比喻离别、分隔之情。月光常寄托相思,月亮的圆缺象征人的聚散。"断月"则更强调这种联系的断绝或阻隔。
- 例如,唐代诗人李贺在《有所思》中写道:"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陇西风月尽,断月挂空楼。" 这里的"断月"就蕴含着深深的离别与孤寂之感,月亮仿佛也被分隔、悬挂在空楼之上,象征着人间的分离。
-
引申义:不完整、残缺
- 由"中断"、"分隔"之意,还可引申出不完整、残缺的含义。如同月亮被云遮住一部分,或者时间被隔断,显得不连贯、不圆满。
"断月"一词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意思:
- 时间的中断或分隔。
- 月光被遮蔽或景象的暂时消失。
- (文学中)象征离别、分隔之情。
- 引申为不完整、残缺的状态。
文献记载参考:
- 该词的释义和用例可见于对古典诗词的解析中,如对李贺《有所思》的注解。
- 其构词法和基本含义分析可参考古汉语词汇研究或相关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等虽可能未单列此词条,但其构成原理符合古汉语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断月”是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
时间范围
指农历的正月、五月、九月这三个月。佛教信仰中认为这三个月是“三长月”,信徒在此期间需断荤食素,以积累功德、祈求福报。
-
历史关联
唐代官方曾在此三月内延缓执行死刑。这一做法源于佛教的斋戒习俗,认为特殊月份行刑会招致不祥,因此通过法律调整体现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补充说明
“断月”与“三长月”可视为同义词,均指向正、五、九月的宗教习俗。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也有相关记载,印证了这一概念的延续性。
别人正在浏览...
哀杖阿滥摆样子抱慤碧芰冰雪严寒残阙草表词汇学村上多事之秋恩主犯傻凤凰皂隶分水怪妖顾拂行距汉军会面虎蛟唬通鬾实九臯军车军令重如山郡佐老濞诔諡凉霏落魄率怀獶杂逆濞啮臂之好牛奶柹屏风九叠箧箧情欵穷寇莫追人离乡贱容曳如茨乳膏伤毁山隅石铛蜀国絃嗣産丝栈潭奥田家子渟洿外宽网梭蓊薉无定着骛鼓兀坐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