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胯那腰的意思、纳胯那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胯那腰的解释

见“ 纳胯挪腰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胯那腰"是一个源自古代白话小说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谄媚奉承、故作卑躬屈膝的姿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纳胯"指弯曲膝盖(作蹲跪状),"那腰"指弓着腰身。合起来形容人刻意弯腰屈膝、低三下四的肢体动作,以表现恭敬或讨好之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9卷,第1063页。

  2. 引申义

    比喻为了趋炎附势而故意放低姿态,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强调虚伪与奴性。

    来源:《中国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812页。


二、语源与经典用例


三、文化内涵解析

  1. 社会批判性

    该成语常见于明清小说,反映封建等级制度下底层人物通过卑屈姿态换取生存资源的现象,暗含对人性扭曲的讽刺。

    来源:《金瓶梅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年)第178页。

  2. 与现代用语的关联

    类似当代词汇"点头哈腰",但"纳胯那腰"的肢体夸张程度更高,贬义更强烈。

    来源:《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987页。


四、权威参考依据

  1. 文献

    •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万历刻本)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王涛等《中国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2. 学术研究

    • 傅憎享《金瓶梅隐语揭秘》(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112页,分析明代市井语言中的身体隐喻。
    • 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1991年)第285页,考证"纳胯"为方言词,源于山东鲁南方言。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大师网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纳胯那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分析:

  1. 基本解释
    该词为“纳胯挪腰”的异写形式,原意是装腔作势、摆架子。例如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逵负荆》中曾用此词描述人物故作姿态的行为。

  2. 常见误解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形容女性腰身纤细、体态优美”,但这一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字面意义的误读。

  3. 出处与用法

    • 源自元曲,多用于讽刺或批评他人故作姿态。
    • 例句:“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当不的他纳胯挪腰。”(《李逵负荆》第三折)。
  4. 相关词语
    类似表达包括“纳胯妆腰”,均含贬义,强调虚伪或做作的表现。

该成语的正确含义偏向负面,与“摆架子”相关,而非描述体态。建议在正式语境中优先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达褒扬饼金步骤崔崒麤履打旋罗电泡斗攻对得起房地访历风举过五关斩六将国妖汗鳖好办横起鸿谠黄冠见效戒护进见啾啁夸示闚觎苦因囒吨懒汉牢祭类固醇怜贫惜老令年蛎鹬轮輮盟缘派演清醴人急智生入韵上灶慴惮盛时势分束手无措书通二酉束湍私善随高就低素知踏芦渡江堂阶徒旅托骥之蝇文从乌漉秃乡头仙髻逍遥派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