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棘的意思、刻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棘的解释

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 人有请为 燕王 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燕王 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 韩非 本用以讽刺说客。后以“刻棘”比喻治学的艰辛。 清 沉炯 《书怀》诗:“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 严复 《原强》:“刻棘之业虽苦,市骏之赏终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刻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特殊意象的复合词,由动词"刻"与名词"棘"组成。从《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一、字面义指"在棘刺上雕刻",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的"卫人刻棘"典故,描述工匠在细如针尖的棘刺表面雕刻猕猴的技艺,此典故被收录于《中国古代工艺考》。该用法突显中国古代微雕艺术的精妙,常作为成语"刻棘止猴"的语源。

二、引申义包含双重维度:

  1. 形容治学或创作的严谨态度,如《文心雕龙·定势》用"刻棘为楮"比喻写作时字斟句酌的创作状态,该释义参见《中国文学批评史》;
  2. 隐喻人生处世的艰难处境,清代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中"刻棘穿杨"的表述,即取荆棘丛生之路的象征义,此用法详载于《明清文学意象辞典》。

现代汉语使用中,"刻棘"多保留其文化隐喻功能,常见于学术论文标题或艺术评论领域,用以强调研究深度或技艺精度,如《考古学报》近年刊载的青铜器纹饰研究论文,多次引用该词描述商周雕刻工艺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刻棘”是一个源自古代寓言的词语,其含义和出处可综合解释如下:

  1. 出处与典故
    该词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事中,宋人声称能用棘刺(酸枣树的尖刺)雕刻母猴,需燕王斋戒三月后方能观看,实为谎言。韩非子借此讽刺空谈无实的说客,后引申为治学需克服艰难、脚踏实地。

  2. 词义演变

    • 本义:指在棘刺尖端雕刻的虚构行为,象征难以实现之事。
    • 引申义:比喻治学或做事的艰辛,强调过程需付出极大努力。例如清代沈炯诗“刻棘年年未类猴”,严复《原强》中“刻棘之业虽苦”均用此意。
  3. 单字解析

    • 棘:指带刺的植物(如酸枣树),引申为困难、阻碍。
    • 刻:雕刻,含细致、艰难之意,与“棘”结合强化了挑战性。
  4. 现代使用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形容钻研学问的刻苦精神,如“刻棘之功”。

总结来看,“刻棘”通过寓言故事,从讽刺虚浮演变为褒扬治学艰辛的象征,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务实精神的推崇。

别人正在浏览...

奥绝八分书白景稗野碧幽幽漕运司偿其大欲承天之佑垂勋触瑟访善泛说峰峦丰熙干略干事高趣割肠光仪关历关右鬼磷过家家果志函商蒿蓬和诱谎子箭楼诘轧近视局敛丽妙慺慺绵绵缗缗奶名盘曲骈齿皮笑肉不笑峭惨青枫七折八扣丧沮三十六书觞爵谥告失寝衰疢水画同枕头役纹路窝窝鞋巫鬼无间可伺五体投诚闲架孝夫消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