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二相属的意思、十二相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二相属的解释

古代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以为人生在某年即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等,称为“十二相属”,又称“十二生肖”。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何怪之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十二相属起于后汉》:“窃意此本起于北俗,至 汉 时 呼韩邪 疑塞入居 五原 ,与齐民相杂,遂流传入 中国 耳……则十二相属起于 后汉 无疑也。”参阅《论衡·物势》、 汉 蔡邕 《月令问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二相属(又称“十二生肖”)指中国传统历法中用于纪年、标记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符号系统,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形成固定的配属关系。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十二”指代固定数量,“相属”意为“相互配属、关联”。该词特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绑定,形成“子鼠、丑牛”等固定组合,构成纪年循环体系(《汉语大词典》)。

  2. 文化内涵

    十二相属不仅用于纪年,更延伸至命理、民俗、性格象征等领域。例如,民间认为生肖动物影响人的性格命运(如“属龙者显贵”),并衍生出婚配宜忌(如“龙虎相斗”)、本命年习俗等文化现象(《中国民俗大典》)。

二、历史渊源

  1. 起源记载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先秦典籍《诗经·小雅》对“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的记载,暗示午与马的关联;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首次系统记载十二地支与动物的完整配对,奠定后世基础。

  2. 定型过程

    南北朝时期生肖文化普及,墓葬俑像、文献记录(如《南齐书·五行志》)均证实其成为社会通用纪年符号。唐代已出现将生肖用于占卜、命理的成熟理论(《新唐书·历志》)。

三、具体内容

十二相属的完整序列及对应地支如下表:

地支
生肖

四、文化应用

  1. 纪年功能

    以农历干支纪年为基础,如“甲子年”对应鼠年,每十二年循环一次,六十年(一甲子)形成完整周期(《中国历史纪年表》)。

  2. 民俗象征

    • 本命年:出生生肖年份被认为需佩戴红色辟邪。
    • 艺术载体:剪纸、年画、戏曲常以生肖动物为题材,如“鼠嫁女”故事(《中华全国风俗志》)。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王充(东汉). 《论衡·物势篇》[古籍].
  3. 钟敬文主编. 《中国民俗大典》[M]. 中华书局, 2018.
  4. 陈久金. 《中国生肖文化》[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网络扩展解释

“十二相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生肖系统,又称“十二生肖”。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十二相属将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配对:

二、历史渊源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可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纪年习俗有关,后传入中原并逐渐普及。
  2. 文献记载: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和清代赵翼《陔馀丛考》均有提及,如赵翼认为“此本起于北俗”。

三、文化意义

四、与其他术语的关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生肖文化或具体属相寓意,可参考权威典籍如《论衡》《月令问答》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般匠并列不首蟾踆寸禀打诳语诋讼豆奶妒忌废败風露俯擗钩易晷曜河滨盒子菜咴咴呼噏即此姐妹军角骏珍慨慷窾会老物帘肆利落手林丘离缘门齿绵力内郎普度群生庆緜囚徒让价日落三朔伤残山楂摅愤淑静畋弋图存推徙土口外奸王侨微渐僞荆卿蜗斗相怜爱下年贤淑校垒小嗓谢家池西干西姥